通訊員 沈沙沙
石泉縣迎豐鎮充分發揮人大代表“領頭雁”作用,鼓勵代表根據個人能力特長,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46名縣、鎮人大代表人人發力、個個爭先,積極發揮扶貧幫困引領作用。
示范先行,引領群眾增收致富
迎豐鎮人大代表余順平被稱為迎豐鎮“蠶桑一哥”,去年共養蠶25張。今年他精心準備擴大養殖規模,新建一處300平方米的標準化蠶室,打破村域限制,承包新莊村集體114畝桑園和320平方米標準化蠶室,大力發展養蠶產業。
余順平在廟梁村、新莊村、香爐溝村示范帶動,成功完成“13561”目標,即年養蠶105張,固定用工3人,帶動周邊靈活用工526個,幫助67戶蠶農提高養蠶技術水平,全年賣繭收入達10.98萬元。同時,在廟粱小蠶共育點,他聘用共育員4人,發放共育蠶種406張。通過養蠶,余順平成為迎豐鎮新晉“養蠶狀元”。
履職盡責,推進養殖產業發展
而將香豬產業做成迎豐鎮“名片”的能人,就是迎豐鎮縣人大代表、梧桐寺村黨支部書記袁世清。2017年,袁世清在梧桐寺村先后成立了民富原生態香豬養殖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前期讓貧困戶到合作社免費領取香豬種苗,然后帶回家自行喂養,待到香豬養成出欄后,合作社按照市場價格統一收購。
通過扶貧幫帶,既避免了貧困戶無錢購買種豬難以發展的難題,又能實現“零風險”發展香豬產業。依靠這種香豬養殖模式,全鎮發展香豬產業的貧困戶累計達到50余戶,累計實現增收10萬余元。
建功立業,彰顯代表責任擔當
以人大代表、能人帶動效應吸納貧困戶抱團取暖,通過產業帶動促進共同發展致富。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迎豐鎮人大積極發動代表履職,組織7名縣人大代表、39名鎮人大代表當好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各級代表負責聯系2戶以上的貧困戶,結成一個對子,規劃一個產業,帶動一方脫貧增收。
目前,全鎮46名人大代表中,有產業大戶9人、技術能手18人、鄉賢能人7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規劃出轄區蠶桑、魔芋、蔬菜、林果、養殖五大產業,帶動貧困戶家家興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