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義胤
冬日暖陽,紅葉漫野。石泉縣熨斗鎮瓦子溝村的村民們喜上眉梢,由衷感謝石泉縣公共資產管理局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瓦子溝村是熨斗鎮東南門戶,與漢陰縣漢陽鎮接壤。縱溝南北五六里,三面陡坡如瓦蓋。據老人講,在湖廣填四川,四川遷陜西的移民搬遷中,勤勞智慧的先祖們帶來了燒磚制瓦的技藝,就地取材,制作泥瓦,燒成小青瓦,修房造屋,興家立業。該村以制泥瓦、出瓦匠、蓋瓦房遠近聞名。
但由于自然條件的制約,該村發展受限,全村5個小組227戶788人一半家庭長期貧困。2016年,該縣公共資產管理局結對幫扶瓦子溝村,開啟了向貧困決戰的新征程。
該局通過調研,在穩定傳統種養業、勞務經濟的基礎上,確定了山上茶林下雞平地桑,五年打贏翻身仗的脫貧路徑,點亮了山村致富的希望。
據駐村工作隊老隊長喬吉慶介紹,瓦子溝村是該縣偏遠山區的重度貧困村,但這里的人們勤勞聰明、淳樸善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四支隊伍合力攻堅,在發展產業促增收、改善基礎設施利民生、加強新民風建設謀長遠等方面,該局傾真情,用真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全局13名干部結對包聯幫扶80多戶貧困家庭,小到衛生清掃、電視調修,大到修橋補路、搶險救災,排憂解難,切實做到大困難大幫忙,小困難小幫忙,無困難拉家常,密切了干群關系。
沒有支柱產業很難致富一方。2016年,該局駐村工作隊主動出擊,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內聯外引,招商引資100多萬元建起烏雞養殖場,年養烏雞一萬多只,產蛋10萬多枚,當年增收過百萬,營養滋補富硒的特色烏雞成為全村的“金鳳凰”。該局給予農戶雞苗補助、技術培訓輔導,聯通產品銷路,帶動150多戶農戶養殖。
“我們的烏骨雞網上訂購賣到西安、上海、廣西等地,根本不愁賣。”承包經營烏雞場的呂龍彪很是自豪。
瓦子溝村一組袁德友大爺的養雞場隱藏在青山中。今年78歲的袁大爺喜不自禁,他的三個兒子袁召華、袁召應、袁召剛分工合作,齊心協力,建起三排廠房,一個負責養殖,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銷售,從配料、孵化、壯苗、成雞到出欄,分批分舍喂養把關,一條龍配套,年銷10萬余只商品雞,產值100余萬元。工作隊修通了產業路,拉通了高壓電,還有縣上的產業獎補,讓農民脫貧致富有奔頭。
在脫貧攻堅工作隊的支持下,村黨支部書記胡澤保陪同二組袁召文從山東調回6頭良種牛發展家庭養殖。夫妻二人勤勞發奮,從儲存草料、配制飼料、整修圈舍、消殺防疫,一絲不茍,科學喂養,今年繁育發展到30多頭。“感謝工作隊修了便民橋,我們發展養牛更有信心了。”
目前,瓦子溝村發展茶園600多畝,桑園近100畝,為建好管護好茶桑產業,每年配送5至10噸有機肥料,分發到戶。在能人大戶的示范引領下,散戶養雞5000余只,196戶實現增收,真正實現了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
為幫助貧困群眾農產品增收,包聯干部到村幫助13戶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1.2萬余元,單位幫助銷售農副產品4.5萬余元。現在的瓦子溝村不僅如期脫貧,更大步邁向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