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沙沙
近年來,石泉縣迎豐鎮聚焦“產業生態化、村莊宜居化、城鎮完善化”三篇文章,發揮黨員代表樹模、干群齊心的作用,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合力共筑美好家園。
“菜園子離公路近,地里的玉米稈不燒了,煙大污染環境,打碎了肥地。挖紅薯帶過來的泥巴、藤葉把路邊弄得臟兮兮,忙活完我掃干凈再走。”在迎豐鎮廟梁村,在地里忙活的鎮人大代表王業存說道。
該鎮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和社會力量,加強村域人居環境、水域河道、大氣污染等問題的綜合整治。以“河長管河、警長巡河、護河員護河”的模式,加強鎮境內12條主河道的環境治理工作,21名護河員認真履職,確保巡河護河常態化;按照網格化管理,對秸稈焚燒、煙花爆竹燃放、揚塵污染、固體垃圾亂堆亂放等進行“三單”整治,并建立銷號臺賬,干群積極參與監督,合力提升環境質量。
按照“抓基礎建設,改善鄉村環境,抓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抓統籌規劃,提升整體形象”的發展思路,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發展的突破口,著力推動移風易俗和促進公眾傳統價值觀的轉型。
“這是綠化帶,不是種蔥種蒜的地方。這些桑樹條也不能堆在這兒,放在后院去。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全村哪家都是一個標準。”在新莊村,工作隊長王磊戴著紅袖章,從安置點開始,每家每戶進行著衛生檢查、勸說。
聚焦農村人居環境“三堆五亂”現象,迎豐鎮重點抓好農村生活垃圾、道路環境、農業廢棄物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全面啟動鎮域生態環境治理統一行動。黨員干部帶頭、代表助力落實,發動在家群眾針對自家房前屋后、門前綠化帶、公路兩側等區域積存的垃圾進行義務清掃。同時,網格員加強巡邏,發揮監督作用,發現亂倒亂堆的現象,必須按照“村規民約”嚴懲。
“亂堆亂倒、焚燒秸稈等現象,群眾舉報是有‘愛心積分’獎勵的,也是‘紅黑榜’人員晾曬的依據,在村規民約上明確指出了。”新莊村黨支部書記陳志國說道。
該鎮積極推進“一約四會”組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定期召集鄉賢參與議事,共商共建,群策群力,為人居環境整治出謀劃策,形成“一把尺子量全村”的人居環境治理公序良俗。
“迎豐這條老街以前是子午古道必經之地,年代久遠的老街沒改造前,車輛亂停亂放,趕集的時候常常是人擠人,老房子的外墻上到處掛著電線,整條街只有4家商鋪。”居住在這40多年的鎮人大代表肖金蘭由衷發出感慨,“如今,老街大變樣,有民宿、超市、KTV,現在看起來哪像是農村嘛,就像是景區。”
在迎豐集鎮,老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落實,讓181戶居住在老街的群眾受益良多。如今,集鎮“遠看見綠、休閑有園、沿路有景”,一河兩岸實施配套建設,“融文添景”修建了三大主題廣場,大力開展生活垃圾治理、新農村“廁所革命”等專項行動后,人居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子午古道上的迎豐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從長遠來看,要為迎豐的整體發展提前構思,地下管道重新鋪設、弱電地埋、雨污分流管網改造等看不見的工程都是為老街旅游發展打好根基,安裝42盞太陽能路燈、房屋綜合整治、清理河道15公里、綠化河提等看得見的措施當下就為群眾謀福利。”縣人大代表、迎豐鎮黨委書記鐘瑋說道。
現在的迎豐鎮綠樹環繞,干凈整潔,新時代文明新風落地見效,呈現出民風淳樸、產業興旺、鄉村秀美、百姓幸福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