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潔
隨著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石泉饒峰鎮各村逐漸實現了產業特色化、規模化的轉型升級,通過兩年的醞釀,各村特色農業生態養殖發展初顯成效。近日,饒峰鎮各村發起的一場場形式不同的“敬老活動”, 管窺出集體經濟暨產業發展,在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潛力。
三合養中峰,甜了“夕陽紅”
“太高興了,今年是村集體給我們過的第二次重陽節,村里越來越好,我們三合村的這些老家伙真是有福氣。”在石泉饒峰鎮三合村,一場重陽“座談”讓老人們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自2019年起,三合村支部連續兩年組織村上70歲及以上老人同慶重陽,向他們匯報了近年來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并把集體經濟發展的部分收益分發給老人,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組織和集體的關愛。
據了解,三合村將養蜂產業作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抓手,共引進繁殖450余箱中蜂,兩年內養蜂收入達到15萬余元,并在傳統節日期間,將集體經濟發展收益以分紅或禮品形式對全村貧困學子、殘疾人等進行慰問,重陽佳節,更是連續兩年給全村70歲以上老人送去標準200元的“過節費”。
產品賣出去,禮品買回來
“我們的大禮包賣出去,把大家的大禮包掙回來,這就是我們今年發展集體經濟給大家帶來的好處。”在饒峰鎮牛羊河村,駐村工作隊員們羅列著集體經濟所帶來的效益。2020年對牛羊河村來說,是產品孵化變成商品的一年,借助消費扶貧契機,發揮幫扶隊伍思路寬、交際廣、渠道多的優勢,精準搭建“農企”產銷對接橋梁,完成木耳、黃花、香菇、花生等干貨800斤,土雞480只的銷售訂單,該村通過科學定價、包裝,把大山里的農產品以禮盒形式供向市場,為集體經濟的增長和產業發展的后續環節探明道路。
“農產品禮包賣出去,老人大禮包購回來。”據了解,牛羊河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今年將部分收益拿出來,為全村102位老人舉辦集體重陽宴,并邀請和牛羊河有訂單往來的愛心企業參加,共同為每位老人送去冬季的保暖內衣、水杯等慰問禮品。
栽下產業苗,結出致富果
“村上的冬桃不愁賣,我們有的帶到縣城去、有的帶到景區,掙上幾千塊一點都不難。”光明村村民劉倫奎說道。2018年10月,光明村召開集體經濟發展民意調查,經商議,由村支書王會升帶著全村11個黨員、能人大戶,到山東青州、漢中大河壩考察冬桃產業。回村后,經村民大會討論決定,在光明、窯灣等村落打造百畝冬桃園。
為了保證冬桃的豐產豐收,光明村從冬桃的管護技術培訓、肥料支持、村民興產動能等各方面做了籌劃。自2018年開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農民夜校為支撐,聘請山東、漢中等地的果樹專家,從修剪、施肥、套袋、割草、殺蟲等各方面對村民進行理論知識及實地操作培訓;由村集體出資,為村民免費配發肥料。經過兩年精心管護,冬桃于今年成功掛果,產量達到6余萬斤。
“農村的青壯年都出門打工了,留下的年紀都大,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必須靠集體帶。”村支部書記王會升說道。今年秋天,光明村冬桃豐收,村支部經過商議討論,發動全村在家村民承包采摘,以戶為單位在全縣范圍內尋找銷售市場,合適的價格,稀有的商品,讓村民們輕松提高了收入,又激發了他們萬眾一心發展集體產業的決心。
近年來,在“黨建+”的引領下,在駐村干部的幫扶下,饒峰鎮以集體經濟發展為中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激發各村創新干事活力,讓昔日貧窮的山村在青山綠水間開出了致富之花,而集體收益的日趨增長,也讓留在農村的人們“老有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