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彬彬
一條條水泥路平坦整潔,一棟棟農家小院格外干凈,一面面文化墻寓意生動。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石泉縣熨斗鎮茨林村以黨建為引領、群眾為主導、“一約四會”為載體、愛心超市積分為激勵,環境衛生治理方式也從從起初的懲罰“整治”變主動“自治”,實現鄉村面貌大革新。
“我們從小在村上長大,祖祖輩輩都在這里生活,我們的根也在這里,前幾年都想著掙幾個錢,忽略了環境保護,現在,我們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這片生養我們的地方比現在更美好。”茨林村支部書記張義超的話代表了該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心聲。
為實現村內面貌大革新,茨林村積極發揮發揮支部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正面引導,愛心超市積分為激勵,動員全村群眾加入到人居環境大整治中來。構建支部分組每月環境督查、衛生情況每季度評比、督查結果每次都會議公布的治理模式,將人居環境提升作為重點去狠抓,最終形成群眾重視、全面參與、共同維護的良好局面。
“以后我不光要保持自家院壩清潔,門前的衛生我也要一并做好。”該村張守興以前院子環境差,草長半人高,經過干部多次入戶勸導,宣傳愛心積分政策,打掃好院落不光有愛心積分,并且還有可能被表彰,讓張老頭一下有了“動力”,自家院子整潔了,還主動勸導別人,成為第二季度的“家庭衛生整潔戶”。
為了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茨林村道德評議會每季度20號召開,對人居環境進行全面討論,通過大會推選、工作隊入戶查看的方式將每家的戶容戶貌、院落環境、房前屋后情況作為重要考評依據,評選2戶家庭衛生環境整潔的農戶,授予衛生標兵稱號,除了正面典型的樹立,茨林村還分組隨機入戶對農戶的家庭環境衛生進行每月一考核,考核結果分為好、較差、特別差三個等次,獲得“好”等次的農戶可在愛心超市積分2分,特別突出的“紅榜”表彰,“較差”等次現場提醒整改,“特別差”且屢教不改者通過道德評議會評選,列入“黑榜”,作為負面典型來抓。
愛心超市積分制度與家庭衛生環境整治的捆綁,使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和道德評議制度成為助推人居環境改善的重要抓手,煥新了村容村貌,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了基礎。
每隔一段時間,駐村工作隊包抓連片干部便會組織群眾召開院落會,宣傳各項惠民政策、通報當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情況、提出當前工作重點,通過“嘮嘮嗑”“拉家常”的方式聽取村民們對于人居環境整治的一些意見和建議,真正實現了面對面尋找問題,心連心聽取建議。
“壩壩會”拉近了干群感情,也帶動著更多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自行自理、自行監督,樹立環境保護意識,讓環境保持工作常態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