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浩)“梅村長,我今年種的洋芋收成特別好,想賣個兩千多斤,但是我沒有銷路,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9月10日,石泉縣后柳鎮長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蔣興元找到鎮人大代表梅可海反映說。
“沒問題,剛好最近全鎮正在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我這幾天幫你聯系一下,爭取利用消費扶貧活動幫你把洋芋全部賣出去。”梅可海一口便答應下來。
蔣興元走后,梅可海立馬向駐村工作隊建議,希望駐村工作隊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需要出售的農副產品進行一次大摸底,并協調幫扶單位到村開展一次消費扶貧活動,讓貧困群眾在家也能將農副產品賣出去,帶動他們增收致富。
駐村工作隊當即采納了人大代表梅可海的建議,在摸清底子后,9月15日聯系幫扶單位40余名干部到村開展消費扶貧活動。
“老蔣,把你需要賣的洋芋全部裝起來,縣住建局的幫扶干部馬上來買。”梅可海早早來到蔣興元家告訴他說。在梅可海的聯系下,貧困戶蔣興元需要出售的洋芋在家被搶購一空。“太感謝梅村長了,以往自己去賣農產品,總是找不到好的銷售渠道,半天都賣不完,今年在梅村長的幫助下干部上門來買一下就賣完了,有事兒找人大代表還真沒錯。”收到賣洋芋的2000多塊錢的蔣興元感激地說。當日,梅可海共幫助該村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15000余元。
陳琳是石泉縣縣人大代表,也是后柳鎮柏橋村村文書,自消費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她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利用走家串戶收集社情民意的時機了解群眾農副產品出售需求,主動幫助他們搭橋梁、找銷路,不斷暢通“山貨”銷售渠道,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
在摸清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農副產品銷售需求后,她及時向駐村工作隊匯報,建議駐村工作隊聯系鎮政府、幫扶單位干部到村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消費貧困群眾農副產品。在她的努力下,縣鎮干部聯合柏橋村駐村工作隊已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16000余元,有效帶動了該村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梅可海、陳琳只是該鎮人大代表助力消費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自該項工作啟動以來,后柳鎮人大代表積極發揮代表作用,主動建議政府打造銷售平臺促進扶貧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商超、進學校、進醫院、進社區”,搭建起了貧困群眾農副產品與需求市場之間的橋梁,解決了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效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在人大代表的努力下,該鎮黨員干部、幫扶單位集體出動、共同發力,積極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產品,達到了“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的良好效果,帶動了該鎮貧困群眾的增收致富,為全鎮順利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貢獻了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