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彬彬
“食物重要的是對食品口感的回歸,我們就需要把最真實的口味用最簡單的包裝體現出來,既要方便使用,也要突出我們自己的特色。”石泉縣熨斗鎮各合作社在聽取陜西般若宏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實地調研建議后,分別設計特色鮮明、使用便捷、對方認可的產品外包裝,“定制+”模式促使土特產順利變身。
中河村黑豬肉5斤一盒,采取豬油包裹豬肉的方式,既保證了豬肉的新鮮口感,也便于儲存,將特色豬肉和軟化血管的豬油“一并呈上”,便捷了消費者;熨斗大白菜“連根拔起”,帶著泥土直接發到會員手中,10顆一箱,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土蜂蜜經過簡單過濾,1斤1瓶,對方負責貼標出售;紅薯粉條十斤裝打包寄送,被陜西般若宏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會員搶購一空......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后,熨斗鎮從長遠謀劃和布局,以“一村一品”為指引,引導村民革新觀念,發展特色種養殖經濟,構建長短結合、特色突出、產品豐富的產業大布局,并積極對接外圍企業,邀請陜西般若宏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實地參觀,品嘗產品、推介產品,最終以“定制+”模式達成長期穩定的合作協議。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戶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為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熨斗鎮通過“合作社+農戶+企業”的資源共享模式,積極開拓資源,制作圖文并茂的農特產宣傳手冊,引進外來企業開啟深度合作,通過政府把關和推介讓每個村、每個單品、每位群眾都能共享到優質市場資源,進一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增強村集體經濟帶貧能力和益貧作用。
農產品要走得長遠,就必須發揮群眾和政府的監管作用,在追求規模和數量的同時,也要追求品味和質量,通過合作社“托管”、技術指導、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從源頭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標簽和品牌。
該鎮白菜、馬鈴薯、蜂蜜、大米等特色農產品均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同時熨斗白菜獲得GAP認證,在農產品市場有了“話語權”,通過和本地商戶、外地企業的戰略合作,實現原生態優質農產品內銷和流出。同時,各駐村工作隊通過與幫扶單位的緊密聯系,以穩定的產銷幫扶聯系建立深厚的幫扶友誼,激發貧困群眾的發展動力,為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保駕護航。
現在,陜西般若宏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已通過“定制+”模式與鎮內簽訂10個單品的購銷協議,讓巴山小鎮的原生態產品翻過秦嶺,走到各地會員的餐桌上,真正讓土特產變成幫助熨斗群眾發家致富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