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彬彬
近年來,石泉縣熨斗鎮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充分發揮農民夜校、農家書屋等載體的理論知識宣傳學習作用,不斷完善相關設施和服務,有針對性地購置書籍,書屋書籍內容涉及農業科技、法律法規、文學藝術、少兒讀物等各個方面,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讀書學習,切實解決了村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如今,主動走進農家書屋,從書韻墨香中學習種養殖技術、汲取精神食糧、提升綜合素能已在這個巴山小鎮蔚然成風。
養殖大戶書屋里尋“致富秘籍”
“自從村里農家書屋投入開放之后,我經常去借閱一些蜜蜂養殖管護的書籍,及時學新知識,遇到問題除了可以問培訓老師,自己在書里也能找到答案,讓我受益匪淺。”熨斗鎮板長村村民賈仕元如獲珍寶般捧著從農家書屋借來的“養蜂秘籍”,開心地說道。
“沒有經驗,沒有銷路,從小我也怕蜂,但是幾次的外出學習,讓我對養蜂這件事情信心倍增。”大規模發展養殖困難重重,但是賈仕元斗志滿滿,村上組織的技能培訓、外出學習他從來沒缺席過,閑下來就鉆研養殖技術,學習經營管理和銷售,向農技員取經,觀看養殖視頻,從農家書屋借閱相關書籍。經過2年時間地不斷學習與摸索實踐,賈仕元從“門外漢”變成“土專家”,養蜂規模越來越大。今年上半年,賈仕元通過合作社訂單聯系,銷售了100多公斤蜂蜜,直接增收兩萬余元。
在熨斗,像賈仕元這樣通過到“農家書屋”尋找致富“錦囊妙計”,成為種養殖能手的還有很多。為更好地發揮農家書屋惠民利民作用,熨斗鎮將農家書屋與愛心超市積極結合,喜愛學習、積極讀書的群眾不光能收獲知識,還能獲得愛心超市的積分,多舉措吸引更多群眾走進書屋、愛上學習,拓寬群眾的致富眼界。
全鎮群眾用書屋建“精神家園”
走進熨斗鎮集鎮社區的農家書屋,各種圖書分門別類地整齊擺放在書架上,種植養殖、防蟲治害等生產類書記,樂譜、小說、散文等文學類書籍,普法教育、學習法典等法律類書籍,健康保健、營養搭配等健康類書籍應有盡有。自從農家書屋建成后,社區居民蔣學富就經常到在這里讀書、唱山歌、學美食,暢游知識的海洋。
“農家書屋給我們增添了不少樂趣,我是一個喜愛學習的人,這是我們群眾學習很好的平臺。”蔣學富是集鎮社區的一名老黨員,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在老街經營一家面館,喜好山歌的他常常自編自演,一邊唱山歌一邊打饃饃成為古鎮一景,在外來游客看來,這是一幅讓人一飽眼福的文化畫卷。
全鎮孩子把書屋當“假期樂園”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當前正是暑期,農家書屋不僅是普通群眾的“加油站”,也是全鎮孩子前進的“指明燈”。
“這里書籍真多,我們想看什么有什么,這里沒有的書籍,也可以上報給綜合服務站的大哥哥,他會聯系人幫我們增加書籍。”今年在熨斗小學上三年級的龐雅綾父母忙著做生意,白天無暇照顧她。疫情期間,開學時間推遲,先聯村綜合文化服務站的圖書角成了龐雅綾和小伙伴的“打卡地”。
先聯村農家書屋位于先聯村搬遷社區的中間位置,讓搬遷群眾的孩子實現“樓上居住、樓下讀書”的良好格局。“疫情期間,每天我們都會對桌椅、書籍消毒消殺,要求前來看書的學生佩戴口罩,每天前來看書的孩子平均都有20個人左右。”先聯村搬遷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人員鄧詩興說。
為加大移民搬遷后續發展,改善先聯村搬遷群眾的閱讀條件,為鄉村文化振興強基塑魂,近年來,通過新華書店捐贈書籍、“一體化”服務站打造、組織文化惠民活動等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和文化惠民傳播,讓農家書屋變成留守孩子的“假期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