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沙沙
“今年我們縣的蠶繭收購價格要比其他縣高,保底價20元每斤,縣上平均每斤蠶繭要補貼4元。這樣好的價格,蠶農們一定要養好蠶。近期雨水多,又反復出現高溫天氣,養蠶就要注意溫度的把握、摘回桑葉的管理和蠶室蠶具的消毒,避免出現僵蠶壞繭。”在石泉縣迎豐鎮廟梁村的“農民夜校”課堂上,養蠶技術能手余順平正在為蠶農們傳授技術要點。
為更好提高農戶的生產技術,改變傳統生產思維觀念,做大做強鄉村產業,迎豐鎮積極謀劃,根據本地農業產業和氣候特點,讓各村“田秀才”、技術能手在“農民夜校”的理論課堂、田間課堂上“現身說法”,以“培訓+實操”到戶指導,確保貧困農戶學到技術,增強產業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
當下正是養蠶、魔芋田間管理、養雞、養蜂等產業的管護高峰期,迎豐鎮邀請縣蠶桑局和縣農業農村局專業技術員、鎮外聘魔芋技術員作為“農民夜校”教師到村授課。根據農戶產業需求,教師們在各村“農民夜校”課堂上闡述專業防治知識及養殖技巧,并對當下蠶桑政策、蠶繭市場價格走向、魔芋發展前景等作了解讀。
結合近期產業發展中了解到的實際問題,教師們向群眾仔細講解了養蠶消毒重要性以及方法、魔芋栽培后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知識、高溫天氣下如何做好家畜的防疫等知識,并實地到田間地頭、蠶室、雞舍養殖點查看產業發展情況,指導農戶做好養蠶消毒、魔芋病害防治、夏季禽類防疫等。
迎豐鎮結合各村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依托優勢特點,各駐村工作隊為在家農戶都制定出了“3+X”長中短產業,家家都有至少一項產業穩增收。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和農戶反饋的問題,讓各村的“田秀才”“土專家”作為主力軍,在“農民夜校”和田間課堂上為農戶解決實際困難,增加帶貧益貧效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迎豐鎮以“農民夜校”為平臺,根據農戶需求對點“下單”,讓群眾主動參與,將所學技術活學活用到生產當中,利用當下好政策和良好的市場價格走向形勢,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