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熊彬彬)技能培訓從集中培訓的“大鍋飯”變為按需培訓的“自助餐”,實現技能培訓全覆蓋;社區工廠讓搬遷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村級公益性崗位促進穩定就業……近年來,石泉縣熨斗鎮打出“培訓提升就業、產業吸納就業、勞務協作轉移就業”的組合拳,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為精準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最近,位于熨斗集鎮的毛絨玩具廠正式投入使用,近百名貧困戶在此務工。工廠全面投產可吸納千余人就業,為全鎮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在社區工廠上班離家近,既可以照顧家中老人,也能照看上學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費也有保障。”在社區工廠上班的陳金蘭說。
為讓貧困群眾既能搬得出,也能穩得住,該鎮結合群眾實際需求組織開展修腳師、月嫂等高薪行業技能培訓活動,推動培訓和就業資源融合、力量整合、成效聚合,形成就業扶貧新氣象。2019年共組織177人參加修腳師、月嫂等技能培訓,9人參加創業培訓。
該鎮對各村貧困勞動力的實際情況摸底,精準施策,多渠道搭建平臺,讓就業成為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及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為村上文化基礎差、年齡大、無法離村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勞動保潔、護林員、護河員等公益性崗位,全鎮安置就業困難群眾305人。同時,以蘇陜協作勞務輸出、舉辦招聘會、合作社簽訂勞務協議等方式為200多名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