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彬彬
石泉縣熨斗鎮麥坪村海拔1200米以上,自然條件貧瘠、交通閉塞等諸多不利因素讓這個高山村貧困發生率高、貧困面廣,成為全縣五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本村小伙梅少尉看準家鄉發展潛力,毅然返鄉,選擇在本村大規模種植歷史悠久的烤煙產業,帶領全村15戶烤煙種植大戶成立石泉縣眾樂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把高山劣勢變優勢。
成立之初,合作社以“特色興鄉”為思路,立足開發本土經濟,讓現代元素、精準脫貧元素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先一步探索鄉村振興之路,帶領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本地用工、務工分紅、入股分紅、修建產業路等形式發揮帶貧益貧作用,在蘇陜協作項目的帶動下,麥坪村千畝烤煙基地已建成,同步建成標準化集中烘烤爐45個,配套相關場地、庫房及基礎設施,兩年帶貧增收近百萬,讓157名貧困群眾直接受益。
為發揮產業的長效帶動,合作社以生態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從源頭上保證煙葉品質,推動烤煙產業提質增效,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讓烤煙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收成逐年提升、效益逐年彰顯。
如今的麥坪村,產業路四通八達,連片的烤煙地成了一道別樣風景線,本地有務工意向的村民都與合作社簽訂了務工協議,不出村便可獲得穩定工作,同時,合作社為鼓勵社員在合作社務工就業,對激勵措施進行創新,制定代勞入企的獎補措施,每年固定提取部分利潤,讓每位在合作社務工的貧困群眾每年都能獲得務工費用5%的固定分紅,充分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勞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