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郭家斌
“我丈夫在外務工,兩個兒子在上幼兒園,婆婆也需要照顧,實在沒辦法去工廠上班,就從毛絨玩具廠領取加工材料在家里客廳進行加工,每天工作5、6個小時,能拿將近50元。既不耽誤接送孩子、照顧老人,還增加了家庭收入。”家住石泉縣池河鎮西苑社區的李海玲說。
石泉縣是陜南國家級貧困縣,由于地處秦巴山區、土地貧瘠,農業方面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同時,該縣還是國家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地、秦嶺生態保護區,工業發展受限,農民60%以上的收入依靠外出務工。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同時也帶來“三留守”(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問題。
為切實解決以上問題,該縣近年來大力發展環保勞動密集型新社區工廠19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但是,仍然有很多像李海玲那樣的家庭,不能到新社區工廠上班或保證不了上班時間。為此,該縣量身打造了“家庭工坊”30余個,群眾在工廠內領取一些毛絨玩具小配件,帶回家中按工藝要求制作完成后,再交給企業驗收,根據制作數量的多少領取相應報酬。
據悉,該縣年內新社區工廠將達到27家,實現100戶以上移民搬遷社區新社區工廠的全覆蓋。同時,“家庭工坊”也會越來越多,將有效解決留守婦女就業與照顧家庭的矛盾,增加群眾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