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熊彬彬
熨斗古鎮位處石泉縣西南方位,在燕棲湖未修建滾水壩的時候,境內富水河是“進川入陜”的要道,千百年前厚重的文化瑰寶、歷史氣息濃郁的建筑、人情好客的風土人情在這個千年驛站交融、匯聚、綻放。近年來,熨斗鎮借助旅游、產業、文化的優勢,堅持文旅融合、茶旅融合,推進轄區內經濟大繁榮、大發展。
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隨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通知的下發,位列其中的熨氣息斗鎮長嶺村也開始像世人揭開它沉寂千年的神秘面紗。
熨斗老街和國家級AAAA級景區燕翔洞都位于長嶺村,天然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為古村落添磚增瓦,通過老街提升改造項目,街面鋪裝和線路改造讓陳舊的設施在年歲飄搖里又重新鮮活起來,歷史的氣息依舊濃郁,不同的是,老街群眾生活更加便捷,一條老街、一座古戲樓、一位古稀老人,讓歷史增加更多人文氣息。
陳舊以前是老街群眾的阻礙,如今卻成了“寶貝”,老街也承載著老街群眾的歷史記憶,五億年的燕翔美景是每個當地居民的驕傲,世世代代的傳承讓傳統文化內更豐富涵,“千年古鎮·歲月經典”的外在形象,提升古鎮文化張力,讓古村落煥發新生機。
彰顯非遺新魅力
熨斗鎮在旅游發展方面十分注重文化底蘊挖掘,其中一大亮點是非遺保護與利用,堅持非遺傳承和保護并重的原則,創辦“山歌大賽”、成立文藝社團、舉辦文藝匯演,讓彩蓮船、打錢棍、花鼓戲等非遺文化遺產耳濡目染的氛圍里被傳承。
古鎮依山臨水、順勢就坡,成一凸字型,整齊的梯子坎、朱紅的鋪板門、莊嚴的關帝廟、闊綽的富家宅和雕花戲樓,歷經千百年滄桑,仍舊被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建筑風貌古村落,吸引諸多游客來此,冬季賞雪、夏季納涼。
目前,熨斗鎮常常組織組織諸多老藝人在社區文化服務中心開辦專題課程,將非遺文化活靈活現的傳授了喜好文化的人。乘竹筏泛舟燕棲湖上,郎與妹的山歌對唱,迎來游人駐足,讓非遺文化為燕翔洞景區發展助力,用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助推本地文化旅游更上新臺階,開啟文旅融合新模式。
激活旅游集合力
只有美景沒有美食的地方留不住游客,只有文化底蘊沒有配套陳設的地方留不住游客,只有旅游沒有服務的地方留不住游客。這“三不留”也為熨斗的旅游指明了方向。
古村落除過熨斗老街和五億年時光的燕翔洞外,正在開發的長嶺大峽谷以“農業+旅游”的模式逐步呈現,依山就勢,依水建田,打造特色鮮明的“世外桃源”,文化、旅游、農業、觀光、人文等資源的多維度融合激活了旅游發展活力。
為了讓來往游客不光玩好,還能吃好,號稱“廚子之鄉”的熨斗鎮組織在餐飲界頗有建樹的能人組建美食協會,以縣城的“熨斗味道”餐廳為載體,讓美食為為全鎮旅游發展增添了新的內容和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