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紅莉
朗朗秋日,又到旅游出行的好季節,每到周末,來自西安、安康及縣區周邊的游客就會絡繹不絕地來到石泉,后柳水鄉、中壩作坊、老城古街……到處都是慕名前來體驗石泉特色,感受石泉魅力的游客們。
作為西部第一蠶桑產業大縣,石泉縣依托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資源財富,緊緊圍繞“三宜(宜游、宜居、宜業)”“三美(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總體要求,立足山、水、洞、峽、灘、城等自然資源和蠶桑、鬼谷子、漢水等文化資源,基本形成了“一心、三區、多點”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心”為軸,打造小城特色美景
走在青石鋪就的石泉街道上,瀏覽飛檐翹腳的馬墻頭,讓人恍惚置身在江南,在一座座古樸的房屋里,生生不息的創新創業潮流,承載著石泉人上千年的鄉愁情懷。今年2月27日,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之《石泉老街——古風厚道》,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石泉老街成了秦巴山區一隅美妙的風景。
“這個古裝穿越很有意思,我家小孩一穿,其他父母也想給孩子穿一套。”來自西安的一名游客說道,每到節假日,石泉縣城老街都有演員及游客們穿著各式各樣的古裝,古裝快閃、古裝婚禮、縣太爺巡街等異彩紛呈的活動,讓游客感受“穿越”到古代的無窮樂趣,F已成為常態化演出的楊柳秦巴風情園大型歌舞劇《絲路之源·十美石泉》,每到周末就會吸引慕名而來的游客前來觀賞,該實景歌舞生動、立體地展現了石泉的蠶絲文化,現已成為石泉文化旅游的一張特色名片。
不僅如此,游客通過“石泉旅游”微信公眾號,或者掃描景點二維碼,就能通過智能導覽了解石泉每一個景點的詳細情況、游玩攻略,還可以一鍵導航。點擊“漢江石泉古城解說”,就能聽到石泉古城每一處的語音解說。
近年來,石泉傾力打造城市旅游休閑體系和集散中心,提升漢江石泉古城景區品質,做精楊柳秦巴風情園、印象漢江、革命紀念園等旅游產品,優化提升城市景觀、市民公園、文體場館等設施,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建設美麗“三宜”石泉。
“三區”坐標,帶動周邊產業發展
“家門口就業真好,既能照顧家還能掙到錢!”楊先飛高興地說,像楊先飛這樣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的還有近百人,他們都是石泉饒峰勝利村周邊的村民,自楊衛東回鄉創業打造石泉饒峰驛站特色旅游景區后,帶動周邊不少貧困戶在這里就業、務工,不僅走上旅游路,還端上了旅游的金飯碗。
勝利特色旅游村自試營業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3.2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600余萬元。尤其是2018年成功舉辦首屆‘百合花節’、石泉縣‘中國農民豐收節’,接待游客8萬余人,旅游經濟的發展為附近群眾提供了10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建成了16戶農家樂和農家賓館,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
石泉立足特色資源,以“三區”為坐標,堅持把融合發展理念貫穿于“吃、住、行、游、購、娛”各旅游要素產業中。北區以云霧山為核心,打造鬼谷嶺高端領銜景區,輻射帶動兩河子午銀灘、童關旅游村、饒峰驛站等景區景點,傾力打造秦嶺生態文化體驗區;南區以漢江為軸線,提升燕翔洞和中壩峽谷景區,做優漢江三峽、后柳水鄉、中壩作坊小鎮等產品,開發利用“一江兩湖”及古鎮古村、古寨古寺、古航船運等資源,傾力打造漢水文化休閑度假區;東區以池河金蠶小鎮為重點,依托鎏金銅蠶、子午古道地標文化,按照 AAAAA 級標準建設池河金蠶小鎮,輻射帶動中池、迎豐鄉村旅游發展,傾力打造“鎏金銅蠶”絲路文化體驗區。
近年來,石泉秉承“著眼大區域、打造大品牌、發展大旅游”全域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推動工旅、農旅、文旅、城旅、村旅、數旅深度融合,讓石泉旅游品牌不斷走出去。
“多點”輻射,鋪開石泉全域旅游
東區中池農業觀光園、池河“金蠶小鎮”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農業、生態等自然資源,快馬加鞭建造石泉小鎮獨特風景區;南區貫徹中壩大峽谷、雁山瀑布、漢江三峽等景區的G541國道改造建成通車,石泉首條旅游公交路線,漢江古城—秦巴風情園開通;北區云霧山鬼谷嶺借助鬼谷文化打造的人文景區即將開園;西區曾溪周家寨正著力開創旅游資源。同時,石泉傾力打造的“熨斗燕翔之冬、云霧山之春、漢江之夏、后柳水鄉之秋”四季景點與東南西北四個景區交相輝映,吸引八方游客來玩。
除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石泉還具備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陽安鐵路橫貫東西,210、316國道交匯于縣城,十天高速、西漢高速途經于此。
石泉按照“1+3+N”模式構筑了全域旅游領導體制、管理體制和綜合執法體制“三位一體”旅游發展格局,按照“主攻關中、拓展周邊、輻射西北、走向全國”思路,加強與省內外旅行社合作,面向全省、全國招攬游客,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客源市場,緊緊圍繞“一心、三區”,利用山水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精細化景點及鄉村旅游示范村鎮,吸引游客和明星前來游玩參觀,形成了多點開花、全域景觀、全域養生休閑格局,有效提升了石泉旅游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