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孟少猛 汪厚庭
“線路施工作業已結束,人員已全部撤離,現場安全措施已撤回,請求送電!”
隨著“合閘!”指令的下達,福星村在夜幕降臨前正常通電。
恬靜的小山村里,明月與燈火璀璨交織,把夜幕裝扮得格外耀眼。打開空調,涼風習習,村民盧昌保滿意地說:“電壓正常了,咱們的空調終于不再是擺設了!”
福星村位于石泉縣喜河鎮漢江以北,屬高山村,從縣城驅車前往,大約要一個半小時路程才能到達村委會所在地。由于該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供電線路過長,末端電壓不足的問題給村里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空調不能正常運轉、高峰時期電壓不穩、電機經常卡殼……
石泉縣供電分公司在開展電力扶貧工作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迅速將其納入民情“三本賬”,并明確責任領導、制定項目計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在喜河鎮黨委、政府及駐村工作隊協作支持下,原本計劃20天的工期,僅用4天時間便完成了從項目設計施工到驗收供電等一系列工作,開創了該公司的歷史之最。
整個項目,供電分公司一次性投入近20萬元,新建10千伏線路1千米,栽設水泥電桿8基,新安裝125千伏安變壓器一臺,徹底解決了福星村的供電瓶頸。
“用上了穩定電,是我們全村的幸福事兒啊!”養殖戶唐錫革一邊麻利地往粉碎機送著草料,一邊高興地說,“現在,粉碎機終于不卡殼了,我飼養的近200頭豬再也不怕餓肚子了,你們真是我們村的大福星啊!”
破解福星村用電難題,只是石泉縣供電分公司電力扶貧的一個縮影。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公司堅持實行“1112”工作法(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名具體責任人,每個項目確定一名責任領導,每星期至少進行一次現場督察,每兩周召開一次項目推進分析會),不斷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提高網架結構建設標準,縮短農村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能力和電壓質量,著力消解貧困村生產生活用電難、貧困村電網低電壓、網架供電瓶頸、配變過載運行等問題。目前,全縣電力行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已提前完成貧困村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千伏安、電力入戶率達到100%、抄表到戶率100%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