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唐清)石泉縣大力實施“人才興縣”戰略,以用好本土人才、下沉優秀人才為重點,著力補齊脫貧攻堅的人才短板,助力鄉村振興。
用好本土人才增強發展“趕超力”。以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全縣已篩選入庫各類能人5476人。從“自身發展良好、志愿服務意識強、技術嫻熟經驗豐富、動態管理見成效”的能人中選拔首批23位“鄉土人才”,聘為“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技術指導員到村提供黃花菜、養蜂、金絲菊、魔芋、土雞、林麝等脫貧致富增收顯著的經濟型農副產業的技術服務,重點培養一批“土專家”,切實發揮本土人才的示范帶動效應,讓“能人”帶眾人,讓眾人變“能人”。陜西省生理科學會“學術金秋”2018年學術年會在石泉召開。
下沉優秀人才增強發展“戰斗力”。發揮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和幫扶作用,開展“百名技術能人進百村”技術服務活動,組織74個農村產業技術服務小分隊負責11個鎮、66個貧困村、76個非貧困村產業技術服務工作,選派8名從農林科技領導崗位退下來的干部包抓7個農業園區或龍業龍頭企業,采取宣傳惠農政策、發布農情信息、跟蹤指導產業發展等形式,不斷壯大新型主體。加大優秀人才助力脫貧攻堅,選派150名駐村工作隊長、74名第一書記、1405名隊員,遴選11名到鎮掛職擔任副鎮長,真正把“精兵強將”選派到脫貧攻堅前沿陣地砥礪磨練,實現了幫扶力量全覆蓋。
強化技能培訓增強發展“內生力”。為幫助農民掌握一技之長,拓展渠道增收致富,探索實行個性化培訓、“菜單化”選學培訓模式,著力打造與“產業鏈”相匹配的“人才鏈”。開展首期“農科大講堂”,11個鎮的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或主要理事140余人參加培訓;分批次對300名建筑工開展免費技能培訓,合格者可申請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登記證》;加強蘇陜人才交流和勞務協作,雙方開展教育、衛生等各類人才交流92人次,勞務輸出482人;舉辦電子商務、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5000人次,切實增強了群眾自身“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