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藍絲雨) “三叔,三叔,快過來看下那個大豬是咋回事,哪門有些站不穩呢。”梅述格正準備午休,侄子梅可海慌里慌張地跑來找他去給圈里的母豬看病。
石泉后柳鎮長興村是南區偏遠的高山村,海拔900多米,距離集鎮22公里。由于條件貧困,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梅述格是村上的離任支部書記,退休以后,老梅干起了養豬這個“老本行”。
梅述格講述自己經歷
退伍軍人變身村支書
1978年,老梅到部隊當了兵。退伍回來后,他拿著鋤頭在地里干活,村里的相親看到后,笑話他說“你個兵娃子只會站隊跑操喊口號,哪里會懂種莊稼哦。”為了證明自己不僅僅是個“兵娃子”,他自發到楊凌學習農業技術,鄉親們都很樂意向他請教。
1981年,年僅23歲的他受群眾推選當上了村支書。老梅說:“吃苦耐勞,雷厲風行是當兵時候磨練出來的脾氣。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的本職就是要搞好產業。長興村山高路遠,如今我當上村干部,更要為村民找路子,不改變就永遠不會有發展。”
有了村民的信任,有了自己的堅持,老梅任村支書足足35個年頭。
梅述格與梅可海交流情景
村支書變身養豬“專家”
2016年,老梅患上了糖尿病、冠心病,便辭去了村上的職務。
老梅說,女兒去年接他和老伴到浙江住了一段時間。但是在那邊語言不通,各方面都不習慣,他索性和老伴回到了長興老家。
“我得了個富貴病(糖尿病),閑著不做事,身體反而不舒服。”老梅打趣的說道。聽聞包聯單位縣住建局決定在村上發展能繁母豬,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養起了母豬。為了將母豬養成功,老梅專程跑到親戚家的養豬場學習養殖技術,還經常向鎮上的獸醫請教防疫、治病的知識。如今談起母豬的病癥,老梅儼然成了一名“專家”。豬仔何時斷奶、何時驅蟲、何時消炎,他都有自己的一本經。
養豬“專家”變身“領頭羊”
退休不退熱。老梅把自己成功養豬的經驗講給鄉親們聽,大家對這位老書記更加崇拜和敬佩。侄子梅可海今年當上了村主任,老梅告訴他說:“當村干部,就要帶領群眾做實事,只有你帶頭干,把它干好了,大家才會信任你。”
專心做一件事,做成了是行業,做大了就是產業。為了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母豬養殖,老梅主動到村民家里傳授經驗,義務提供技術指導和醫療服務。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村上現有25戶發展母豬養殖。工作隊長張喜貴說:“就目前情況來看,長興村養豬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今年下半年將成立養豬合作社,銷路的問題由工作隊來解決,老書記現在成了專家,技術問題我就不用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