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羅賢林 藍小莉)6月10日清晨,石泉縣城關鎮太陽村玉皇洞生態養蜂示范基地涌滿了聞訊而來的村民。憧憬期望,廣大群眾,在緊張期待中迎來了第一次原生態蜂蜜的提取和技術培訓。
蜜蜂養殖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渡褶r本草經》(公元前2至1世紀)把"石蜜、蜂子、蜜蠟"列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藥"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傷人。"公元4世紀,西晉與東晉之交的郭璞(276——324年)在《蜜蜂賦》中寫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百藥須之以諧和,扁鵲得之而術良。"
追溯至唐、宋,從浩瀚的唐詩及其它方面的記載就可以知道。段成式《酉陽雜俎》、王禹稱的《小畜集·記蜂》,蘇軾的《收蜂蜜》和南宋楊萬里的《蜂兒》等詩文中,均記載了當時養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實景象。蜂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1公斤成熟蜂蜜的發熱量為3280大卡。蜂蜜對某些慢性病還有一定的療效。常服蜂蜜對于心臟病、高血壓、肺病、眼病、肝臟病、痢疾、便秘、貧血、神經系統疾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等都有良好的輔助醫療作用。外用還可以治療燙傷、滋潤皮膚和防治凍傷。
太陽村原生態土蜂的養殖,是包聯單位縣創建辦與村委、合作社,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探索扶貧路徑,緊扣產業脫貧,發揮當地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實地調研,采取自主自愿的方式,整合資金,由合作社與包聯單位承擔風險,推出的又一重點產業扶貧舉措。截至目前,已投入3.5萬元(其中貧困戶入股4700元),養蜂80箱(貧困戶18箱)。
該項目采取 “黨支部+包聯單位+合作社+農戶”為模式,把抓黨建和抓扶貧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太陽村玉皇洞生態產業合作社”作為組織實施單位,負責產業的日常運行管理,聯系技術服務團隊免費給貧困戶、全村蜂農傳授技術。貧困戶以扶貧蜂箱入股,參與日常勞作和管理。各方在年終按一定的股份比例進行分成,示范點生產出來的蜂蜜產品由合作社按每斤50-80元的價格統一銷售,確保貧困戶養殖增收。當天,通過技術培訓,為產業養殖的資源管理和循序發展提供了保障,初次收割60余斤,一售而空,實現產值4000余元,也讓廣大群眾看到了遠大的市場遠景。
養蜂項目的實施,消除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進一步增強了貧困戶農業技術發展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拓展產業發展渠道,為加快實現全面脫貧邁出了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