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郭健 張晗)“我從考察學習到開始養殖,都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鵪鶉養殖可說是最適合一般農戶的養殖業,生長快,周期短,市場前景廣闊,歡迎你們宣傳。”在石泉縣曾溪鎮瓦窯村返鄉能人楊繼保的鵪鶉養殖場,他微笑著介紹說。
今年36歲的楊繼保,是個不甘于現狀的人。早在2002年,他就走出大山,到縣城承包家裝生意,由于頭腦靈光、肯吃苦,把自己的小生意做的有聲有色,很快就在城里買了車、買了房。
2018年春節,小有成就的楊繼保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不解的決定:返鄉回曾溪養殖鵪鶉。原來,他從電視上看到一個靠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的故事后,深受啟發。在經過對石泉縣鵪鶉市場了解后發現,公鵪鶉價格在15塊1斤,鵪鶉蛋價格在6塊錢1斤。可整個石泉縣甚至安康市,規模養殖鵪鶉的幾乎沒有,絕大部分都需要到西安的鵪鶉養殖場進行批發購買。看準商機的楊繼保說干就干,連夜開車趕往四川自貢,考察學習鵪鶉養殖技術。之后,迅速投入4萬元建圈舍、購買設備、買回了1萬只種鵪鶉,風風火火的開始了鵪鶉養殖之路。
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第一批種鵪鶉孵化的時候,由于實踐經驗匱乏,許多小鵪鶉出現了痢疾、發燒等癥狀。但困難沒有讓楊繼保望而卻步,反而激發了他的斗志。他日夜守在育雛室,一邊翻看書籍,一邊對照自己養殖的鵪鶉進行處理。有了第一批的經驗后,他在第二批養殖過程中倍加小心,每天在育雛室細致的檢查鵪鶉的健康狀態,為鵪鶉消毒、保溫、人工分開擠在一起的僵鵪鶉……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攻克技術難關后,楊繼保逐步將鵪鶉規模擴大到了1萬只,目前,日產蛋量達170斤左右。
由于石泉縣鵪鶉蛋市場巨大,楊繼保的鵪鶉蛋還未投入市場時,就被當地的兩家鵪鶉蛋批發商全部預購。“下一步,我準備繼續建設新的養殖場地,擴大養殖規模到5萬只,將市場銷路拓寬到周邊縣區。等到條件成熟的時候,我也會帶動更多的鄉親們尤其是貧困戶一起發展這項產業,帶著大家一起富!”指著不遠處正在建設的圈舍,楊繼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