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iyigw"><tbody id="iyigw"></tbody></kbd>
    <ul id="iyigw"></ul>
  • <ul id="iyigw"></ul><th id="iyigw"><menu id="iyigw"></menu></th>
    •  聯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新聞 > 縣區 > 石泉
    石泉:講“鎏金銅蠶”故事 謀蠶桑產業發展
    2018-04-24  來源:陜西日報

    1.pngzj2安康新聞網

    成片桑田成為石泉一道獨特風景。 本報記者 程剛攝zj2安康新聞網

    2.jpgzj2安康新聞網

    石泉縣的蠶桑博物館。 本報記者 程剛攝zj2安康新聞網
     zj2安康新聞網

    本報記者 張斌峰 程剛 通訊員 許兵zj2安康新聞網

    “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絲價上揚等利好,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全縣搶抓農民冬閑的有利時機,大力實施興桑建園工程,全縣新建及改造桑園近萬畝,創近10年自主栽桑建園最高紀錄。”3月29日,石泉縣蠶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韓燕明給記者介紹全縣蠶桑產業發展情況時說。 zj2安康新聞網

    2017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見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鎏金銅蠶”,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這個被譽為“金蠶之鄉”的山區貧困縣——石泉。“鎏金銅蠶”成為“陜西網紅”,也激活了石泉縣的蠶桑產業、蠶桑文化、蠶桑旅游。zj2安康新聞網

    淘金“淘”出了“鎏金銅蠶” zj2安康新聞網

    “鎏金銅蠶”出土于石泉縣池河流域,現珍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zj2安康新聞網

    1984年,石泉縣譚家灣村農民譚福全在河水中淘金時,發現一條金光燦燦的“蠶”:周圍伴有五銖錢若干,通長5.6厘米,胸圍1.9厘米,胸高1.8厘米;全身首尾共計9個腹節,胸腳、腹腳、尾腳均完整。體態呈昂首吐絲狀,制作精美,造型逼真。經專家鑒定為漢代“鎏金銅蠶”,是西漢時皇帝褒獎蠶桑生產的御賜品,非常珍貴。 zj2安康新聞網

    譚福全的妻子付遠香回憶,譚福全年輕時曾在漢陰縣楊家壩農場務工,1963年回到家鄉,長期從事蠶桑養殖。譚福全是個勤快人,農忙時種植莊稼、栽桑養蠶,農閑時帶著孩子和其他村民一道在河里淘金,貼補家用。家里至今還保留著淘出“鎏金銅蠶”的工具。 zj2安康新聞網

    在中國歷史典籍中,很早就有關于“金蠶”的記載。晉代陸翙的《鄴中記》提到,永嘉末年,在春秋霸主之一齊桓公墓中發現“金蠶數十箔”;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中,也記載吳王闔閭夫人墓中發現“金蠶玉燕千余雙”;北宋李昉編纂的《太平御覽》中,也提到秦始皇陵里“以明珠為日月,魚膏為脂燭,金銀為鳧雁,金蠶三十箱”。 zj2安康新聞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蠶是豐盈潤物、執著奉獻的象征,也是羽化重生的象征。無論哪種說法,史料中所提到的“金蠶”究竟什么樣子,直到在石泉出土了漢代“鎏金銅蠶”,才算有了實物佐證,足見它的珍貴。 zj2安康新聞網

    在2017年12月舉行的“鎏金銅蠶”與安康發展論壇上,安康歷史與考古專家李啟良說:“安康自古就有‘蠶神崇拜’的歷史,在漢江支流石泉池河流域出土的‘鎏金銅蠶’,就是對蠶崇拜的歷史見證,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印記之一。” zj2安康新聞網

    “金蠶之鄉”歷史文化悠久 zj2安康新聞網

    據了解,早在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石泉縣就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徑流不息”而得名,迄今近1500年。 zj2安康新聞網

    自古以來,安康栽桑養蠶相沿成俗,絹帛織物早已出現。據史料記載和文物考證,早在西漢時期,石泉就是中國蠶桑絲綢的重要產區和絲綢外貿商品出口基地,是聞名天下的“蠶桑之鄉”,當時包括石泉在內的漢水流域已是“桑柘遍地、絲帛盈市”了。 zj2安康新聞網

    歷史上,石泉縣境內的子午古道和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是相通相連的。據《石泉縣志》記載,此地古代養蠶業很興盛,大的作坊,均為官府經營,織工多達數千人。絲織品顏色鮮艷、花紋多樣,做工極為精致。西漢時期,絲織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中亞和歐洲。如今,石泉縣依然是西北地區栽桑養蠶大縣,也仍然延續著傳統的蠶桑民俗,保留著“開蠶門”“祭蠶神”等蠶桑傳統文化。 zj2安康新聞網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在“鎏金銅蠶”與安康發展論壇上說,石泉縣盛產的絲綢在古代對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的安康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使絲綢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繼續擴大國內、國際的影響力。 zj2安康新聞網

    3.jpgzj2安康新聞網

    琳瑯滿目的蠶絲產品。 本報通訊員 許兵攝zj2安康新聞網

    4.jpgzj2安康新聞網

    農民在桑田里進行春季耕作。 (資料圖片)zj2安康新聞網

    興桑養蠶成為脫貧致富主導產業 zj2安康新聞網

    “戶種一畝桑,柴米油鹽不用慌。”“密植桑、簡養蠶,十七八天見現錢。”這些流傳在石泉縣農村關于蠶桑的順口溜,既形象地道出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對蠶桑產業的依賴,也說明了蠶桑產業對經濟增收、脫貧致富具有“用時短、見效快”的特點。 zj2安康新聞網

    曾在池河鎮太陽村大山溝里獨居的貧困戶丁發全做夢也沒想到,自2013年免費住進村上移民搬遷集中安置房后,政府扶持引導他加入了蠶桑專業合作社。通過學習新技術,他每年養六七張蠶,不但脫了貧,還找了個老伴兒。“現在養一季蠶的收入,比過去種玉米一年的收入都多。”丁發全說,他打算多養蠶多掙錢,爭取換個大套房,讓家人住得更寬敞、更舒心。 zj2安康新聞網

    地處池河流域中上游的青泥澗村,全村223戶756人。2016年養蠶802張,人均養蠶一張多,僅這一項全村就增加收入130余萬元。2017年,村民養蠶熱情高漲,全村蠶繭收入150多萬元。村黨支部書記葉方海介紹,村里46戶貧困戶,2017年已有17戶通過養蠶實現脫貧。 zj2安康新聞網

    像丁發全這樣的貧困戶、青泥澗村這樣的貧困村,依靠興桑養蠶脫貧致富,在石泉縣還有很多。這得益于全縣大力轉變蠶桑產業生產方式。通過政府扶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聯合作社、合作社抓大戶、大戶帶動貧困戶的辦法,真正建立起“公司+合作社+蠶農(貧困戶)”的一體化經營機制。 zj2安康新聞網

    石泉縣通過引導企業與合作社、貧困戶簽訂蠶桑生產訂單,實行保護價收購,有效抵御市場風險,給蠶農吃下了“定心丸”。縣上設立流動收購點,減少蠶繭收購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蠶農利益;建立縣、鎮、村三級技術服務保障體系,大力推廣小蠶共育、多批次養蠶、機械消毒等簡易省力的科學養蠶技術。縣上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整合各類資金實施產業獎補,有效激發了企業和農戶發展蠶桑產業的積極性。 zj2安康新聞網

    隨著桑葚酒、桑葉茶、桑葉粉等蠶桑副食產品的開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路子更寬了。石泉合歡花富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與全縣興桑養蠶的貧困戶簽訂了收購協議,秋季以每公斤1元至2元的價格收購桑葉,同時為貧困戶提供臨時就業崗位。“蠶農家家有桑園,收購桑葉加工成食品,最大化利用了蠶桑資源。”石泉合歡花富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傳東說。 zj2安康新聞網

    如今,石泉打造出了從育苗植桑、養蠶繅絲、捻絲織綢到各類蠶桑副產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全縣現有桑園面積7萬畝,其中優質密植桑園5萬畝。在農村,5萬戶家庭中有1萬多戶養蠶,3萬多人從事蠶桑生產。全縣養蠶量連續5年穩定在7萬張以上。2014年以來,石泉已有2118戶貧困戶通過養蠶順利實現脫貧致富。 zj2安康新聞網

    “基于蠶桑產業在石泉歷史悠久、技術普及率高等特點,我們正努力把蠶桑產業打造成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韓燕明說,今后,全縣將繼續做大做強蠶桑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效應,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蠶桑產業年總收入超20億元。特別是針對1000多戶養蠶貧困戶,縣上通過新建密植桑園、推廣小蠶共育等集約科學養蠶技術,引導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zj2安康新聞網

    蠶桑文化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 zj2安康新聞網

    如何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把蠶桑文化與生態旅游相融合,走出一條蠶桑產業持續發展的道路?石泉縣按照“文化引領、融合發展”的思路,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契機,大力開發“鎏金銅蠶”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金蠶之鄉”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地域稟賦資源,研發蠶桑富硒系列特色產品,加快推進蠶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步伐。 zj2安康新聞網

    石泉縣精心打造的以養蠶坊、蠶桑文化室、繅絲織造坊、鎏金蠶絲綢館、蠶桑博物館為主體的“石泉蠶桑文化園”,目前已經成為蠶桑產業的標志性人文景觀、縣域旅游的特色景點。 zj2安康新聞網

    借助池河鎮入選省級重點鎮建設機遇,石泉著力打造以“一園一村一街一廊”為主體的池河“金蠶”特色小鎮,先后建成了大陽現代蠶桑產業示范園、五愛蠶桑旅游村,同時還在積極規劃建設池河蠶桑絲綢文化一條街和蠶桑產業綠色長廊。 zj2安康新聞網

    石泉縣加快推進“石泉蠶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開發和蠶桑產業知名品牌創建,努力把“石泉蠶桑養殖系統”申報為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縣上堅持定期舉辦“開蠶門”等文化旅游活動,大力弘揚蠶桑絲綢文化;依托旅游景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發展蠶桑產業大戶、蠶桑家庭農場、蠶桑園區、蠶家樂為載體,建設生態觀光、桑葚采摘、養蠶體驗和蠶桑美食等休閑體驗旅游基地。 zj2安康新聞網

    石泉縣還與陜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金蠶文化研究和教學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專家學者到石泉開展文化調研、文物考察、學術研討等活動,開展旅游開發和文化產品研發等工作,共同申報實施相關文化科研項目,助推以金蠶文化為主的絲路文化研究成果轉化,不斷壯大石泉蠶桑絲綢文化旅游產業。 zj2安康新聞網

    借助對蠶桑旅游文化品牌的研究和推介宣傳,石泉縣正在把蠶桑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2017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超過4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億元。zj2安康新聞網

     zj2安康新聞網

    (責編:李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欧美69vivohd|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男女免费观看在线爽爽爽视频| 噼里啪啦国语在线播放| 韩国无遮挡羞羞漫画| 国产日产高清欧美一区|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不卡| 夜色福利久久久久久777777|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港片碟片|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哦哦哦用力视频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老汉色av影院|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掩免费|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acg全彩无遮挡口工漫画网址| 女神们的丝袜脚战争h|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 yw193龙物视频永不失联|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www.五月天婷婷|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 |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疯狂吃奶freesex|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