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靜)石泉縣喜河鎮位于縣城東南34公里處,541國道貫穿而過。近年來,隨著移民搬遷的深入推進,大批農戶進城入鎮安居,為確保搬遷群眾能“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社區工廠成為該鎮移民搬遷、增加農業收入的一大法寶。
初冬時節,走進喜河鎮集鎮社區工廠,三十多個女工正在聚精會神的串珠釘珠。那場面,不禁讓人想起了古時候大戶人家的小姐在刺繡的畫面,分外好看。女工們手機麻利的穿針引線,完成一朵花,又繼續下一朵,抬頭間隙,再看一眼旁邊的人,又繼續開始自己的大作,似有追趕超越之意。
社區工廠負責人劉麗介紹說,喜河社區工廠于2017年9月7日成立,目前有38名留守婦女與工廠簽訂勞動合同,其中有1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因為是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按照前兩個月的訂單情況,平均下來,人均月增收1500元。
“以前我在廣東也是在服裝廠上班,由于現在要帶小孩就不能出門了,當時就想要是能在自己家門口也有這樣一個工廠就好了,可以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娃也方便,現在真的美夢成真了,我很看好咱們鎮上的社區工廠,我也要趕緊我的致富路了”正在釘珠的貧困戶楊昌清說道。
在社區引進工廠,是喜河鎮實施搬遷脫貧的新探索,為了讓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和促進鎮域經濟發展,該鎮實施了“社區+工廠”的搬遷模式,并出臺相關惠民政策,鼓勵留守婦女就業,外出務工并有管理經驗的青年回鄉創業。
政府的支持,給予了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信心。據悉,該廠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預計投放60臺縫紉機,工廠生產經營范圍也由開始的單純為婚紗釘珠擴展到生產棉衣等,下一步工廠將解決60到80人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