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亞君)“沒想到我只是盡自己最大努力,過好自己家的日子,還會受到表彰。”石泉縣云霧山鎮丁家壩村貧困戶羅顯梅,兩個女兒正在上學,老公身患三級塵肺病,她靠著勤勞扛起了養家的重擔,今年她共養蠶16張,撐起了一個家。
在今年十月份召開的石泉縣產業扶貧大會上,16名來自全縣11個鎮的自強標兵受到了表彰,羅顯梅就是其中一名。今年,石泉縣將“誠、孝、勤、儉、和”新民風建設同 “樹千名自強標兵、交萬名農民朋友”活動相結合,通過道德評議,各村(農村社區)都評選了一批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事跡突出、群眾公認的自強標兵。通過層層推薦、逐級評選、強中選優,羅顯梅等16名自強標兵受到縣級范圍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表彰。
同時,石泉縣借助各類媒體,及時將陳永兵、羅顯梅、汪代琴等多個自強不息的貧困戶典型事跡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廣大群眾,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全縣貧困群眾更是以他們為榜樣,形成了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我在1歲時跌入火坑雙手重度燒傷,長大后在山上砍柴又不幸被樹枝戳瞎了右眼,我至今還是孤家寡人……不過現在,我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今年我養了11頭豬,種了四畝茯苓,還有三四畝土豆、玉米,到年底最少也有2萬塊收入,我就能夠脫貧了。”陳永兵用十分樸實的話語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今年8月份,石泉縣饒峰鎮幸福村的重度殘疾貧困戶陳永兵成為了全縣“扶志”宣講團的一名成員,在全縣巡回宣講的他一時間成了縣上的“名人”,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了不少貧困戶。
除了表彰先進,樹立模范外, 石泉縣對癥下藥、精準發力,切實在“扶志”上下功夫,組建群眾宣講團,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各個村開展巡回演出,做到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形成以講帶學、以講促學的良好風氣。截至目前,群眾宣講團在全縣11個鎮160個村(社區)中,共開展“扶志”宣講500余場(次)。
如今,一些貧困村的風氣變了,大家不再坐等送錢送物上門,而是想方設法,用自己的雙手和聰明才智脫貧致富。
為了使創業就業政策惠及百姓,提高群眾知曉率,今年由石泉縣人社局牽頭開展的“創業就業促脫貧,文化服務進百村”宣傳活動持續開展,目前已走進140多個村,通過宣講使貧困群眾熟知政策,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技術種類,每到一處,村民們都積極踴躍的在登記處進行技能培訓和招工就業報名。
“我一直想學個技術,就是不知道學什么好,聽說村上搞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我就去咨詢登記了,后來通知我去參加了修腳師培訓,我現在在河南鄭州工作,勤快點一個月拿四千多沒問題,真是做夢都沒想到能拿這么高的工資。”曾溪鎮立新村貧困戶徐加兵高興地說道。今年8月,石泉縣輸送了第一批修腳師到河南鄭州就業,和徐加兵一起前往的還有23名剛參加完培訓的修腳師。
為了幫助貧困戶“斬斷窮根,摘掉窮帽”,該縣創新訂單式培訓模式,與本縣工業園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和遠元集團等縣外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機械加工、中式烹飪、酒店服務、修腳師等專業訂單式培訓,培訓合格直接安置到企業就業。今年以來,該縣共舉辦了34場技能培訓、就業創業培訓,幫助5198名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和省內外轉移就業。
同時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建設,加強扶貧技術服務隊伍建設,建立蠶桑、畜禽、果業等產業技術人員庫,實施“百名農業科技隊伍進百園、百名農技干部結對幫扶”活動,將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試驗示范等多種形式,開展了“產業培訓進百村”活動,進行辣椒、黃花菜、魔芋等規范種植與加工技術培訓,讓貧困人口找到產業脫貧之“術”。目前,全縣已累計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68場次,發放技術資料2萬余份,培訓農民12000余人,其中涉及貧困戶2286人。基本做到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有一人參加培訓,至少掌握 1—2 門實用技術,每戶至少有一項致富產業、有 1 人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