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傳剛)為促進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聯動發展,實現分級診療、群眾就近就醫和“90%的住院病人不出縣”的目標,石泉縣著力構建管理共同體、服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五位一體”的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
構建管理共同體。該縣將11個鎮劃分為兩片,分別由兩大醫療集團管轄,縣醫院管理5個,中醫醫院管理6個,并將縣鎮村三級人、財、物、事的管理權限全部交由集團統管,集團組建一體化管理辦公室,將鎮村兩級作為縣級醫院的內設科室實施管理,健全管理機制,落實監管責任,真正做到集團上下為一家,建成緊密型醫共體。
構建服務共同體。集團按照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健康扶貧的職能定位,組建醫療、公衛、財務、疾病信息、人事五個管理中心,確定專人負責基層業務的指導、培訓、督查、考核,集團服務包干,責任包干,檢查結果互認,服務上下聯動,鎮村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構建利益共同體。針對群眾小病大看、近病遠看等無序就醫問題,實施“按人頭總額預付”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將醫保資金提取風險金后,按人頭總額預付給兩大醫療集團,實行“超支不補、結余留用”,使新農合基金由“醫院收入”變成“醫院成本”。兩個縣級公立醫院為節省成本,完善上轉下轉機制,規范就醫行為,實現合理控費。同時,實行縣鎮村三級績效考核發放、上下一體,由集團從縣級醫院收益中拿出一定資金另外獎勵鎮村醫技人員,基層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幅提升。
構建責任共同體。針對重公衛、輕醫療的現象,看不看病待遇一個樣,醫療能力不斷下滑,群眾怨聲大等問題,明確集團內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業務范圍,如確保收治的病種目錄、縣級醫院下轉病種、康復期下轉病種等,在收治目錄內的病種不得隨意外轉,實行嚴格考核,重塑醫療服務責任意識。
構建發展共同體。按照補短板強弱項的原則,在學科建設、師徒結對、科室結對、技術支持、遠程會診等方面建立“幫、補”機制,重點落實全日制醫師坐診、專家義診查房等,建成以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遠程診療為主的遠程會診系統,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診療和服務水平,群眾在身邊就能享受縣級以上醫院的醫療服務,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