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詩璜)11月10日上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蠶桑絲綢研究所所長、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陜北生態桑綜合試驗站站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石泉蠶桑試驗示范基地首席專家蘇超教授帶領相關人員,冒著蒙蒙細雨深入到石泉縣城關鎮百樂村今年新培育的文明山蠶桑家庭農場桑園里,對試驗應用桑條壓條采葉法和桑園肥、水滴灌法,新建桑園寬窄行法栽植建園,以及堡子村新建百畝果桑桑園冬季管理等技術一一做了指導。
蘇超教授深入到文明山今年新修的500㎡標準化蠶室里,詢問今年蠶桑家庭農場養蠶及收入情況,文明山介紹到今年全年養蠶55張,收入現金11.2萬元,在32畝桑園里的幼齡桑園中套種土豆,收獲土豆后加工成土豆片出售,夏季在幼齡桑園里套種紅薯,紅薯收獲后加工成薯條干、紅薯粉出售,由于我加工的土豆片、薯條干、紅薯粉是純手工加工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加工出來的土豆片、薯條干、紅薯粉是供不應求,我利用桑園緊鄰小河的優勢,在桑園里套養鵝、鴨,利用鵝、鴨啄食桑園里的雜草,節省了我桑園地除草的勞力和購買除草劑的費用,同時鵝、鴨拉在桑園地里的糞便又給桑園地里上了很好的有機肥,也節省了我桑園里上肥的費用,你看我這桑園里養了鵝、鴨的桑樹比其它沒有養鵝、鴨的桑樹長得是又肥又壯,桑條頂部的桑葉到現在都還是青油油的,并且桑園里套養的鵝、鴨吃的是青草、蟲子、桑葉和包谷,鵝、鴨宰殺后肉質呈淡黃色,肉質鮮美有嚼頭,今年我養蠶賣蠶繭、出售土豆片、薯條干、紅薯粉、鵝、鴨等毛收入預計能達到13萬元,除去請幫工等一些雜項的開支,今年我蠶桑家庭農場的純收入在11.5萬元,我今年又預定了5000株良桑苗,再新建5畝密植桑園,計劃明年養蠶100張以上,總之,發展蠶桑產業是一個投資少、風險小、蠶繭不愁賣,比我外出打工更自由而且收入更穩定更多。
聽到文明山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蘇超教授鼓勵他在擴大蠶桑產業規模的同時,加強蠶桑新技術、新設備、新機械的裝備應用,今年應用的小蠶一日一回育、大蠶蠶臺育技術獲得了成功。在桑園地里,蘇超教授親自示范“桑條壓條采葉法”,今年冬季在桑園里試驗示范這個技術,明年可以使桑園產葉量增加10—15%,提高人工采葉功效,桑條發芽提早3—5天。新建桑園栽植桑苗時采用寬窄行栽植法,桑園今后不管是套種、套養、管理都很方便。利用河壩距離桑園近和桑園連塊成片的優勢,引水到比桑園地高的地方修建蓄水池,利用水位落差采取肥、水滴灌的方法,解決天旱對桑園造成桑葉減產的影響。
來到堡子村今年新建百畝果桑園里,蘇超教授通過查看土質、果桑苗長勢、果桑樹形后指出,由于土質屬于砂礫土,土質瘠薄既不保肥也不保水,造成果桑樹勢長勢弱,果桑主干不明顯,所以在今年秋冬季桑園管理中要重施有機復合肥,改善土壤促進果桑桑根的發育,明年主干按50cm定干,加強桑園除草、水肥管理,摘除掛果,促進果桑樹勢的生長,早日成園,早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