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孟少猛 張秋林)“鄉村振興戰略讓以發展生態旅游為主的中壩村,有了新的發展動力,也讓鄉親們在新時代有了更多新期望。”石泉縣后柳鎮中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厚紅說,“學習十九大報告后,村上黨員個個激情滿懷、信心十足。接下來,我們打算按照‘一區三園’總體布局,盤活群眾閑置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秦巴農耕文化作坊小鎮,推動中壩發展,促進村民增收。”
提到中壩村,人們第一印象便是4A級景區中壩大峽谷。然而就在今年國慶節期間,中壩村誕生了又一重磅級景區——中壩作坊小鎮。小鎮通過特色美食、手工藝品、傳統制作、民俗等,將陜南農耕文化、作坊文化、楹聯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如今,中壩作坊小鎮已然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集聚區。
鄉村振興戰略讓中壩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該村將脫貧攻堅、旅游產業發展與作坊小鎮經營理念相結合,保障貧困群眾致富有路、就業有崗、安居有業。引導搬遷群眾帶資入社100萬元,每年由合作社向入股社員分紅,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發展資金短缺問題。
“借助銀行融資2000萬元、政府捆綁項目投入4000萬元,用于中壩作坊小鎮整體開發建設,實現協作共贏、共同發展,完全建成后將為搬遷群眾和貧困戶就近提供創業就業崗位400余個。”陳厚紅說。
“全靠黨的政策好,政府規劃得好,我的農家樂一年能掙10多萬元。”在作坊小鎮開辦農家樂的村民鄭生斌,談起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聽了以后非常振奮,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壩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鄉親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據悉,中壩村還將按照“中壩建景區、周邊建園區、產業供作坊”的思路,通過吸收返鄉能人創業、挖掘秦巴農耕文化、閑置資源入股、集體經濟注資、群眾帶資入企、訂單農業生產等多種模式,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