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亞君 王丹)金秋時節,走進石泉縣中池鎮堰坪村,一片片金黃色的花海映入眼簾,菊花的清香撲面而來。不遠處,村民們正穿梭在盛開的花叢中巧手飛舞,采摘一朵朵菊花。
金絲皇菊因其色澤金黃,外型美觀,氣味芳香,被譽為“菊花之皇”,且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黃酮類物質,具有較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2017年初,中池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客商在堰坪村發展金絲皇菊150余畝。
“年初來考察以后就決定在堰坪種菊花,這兒的土壤好、生態環境好,村上很支持,幫忙流轉土地,還引導農戶到我這兒務工,給我幫了不少忙。”看著遍地的皇菊豐收,客商黃志波別提有多開心了。他說,現在正是采摘期,10個工人至少也要采摘一個月,今年連陰雨多,畝產受影響,但每畝的毛收入至少也在1.5萬元左右。
“今天是第4天過來幫忙摘花,70元一天,干八個小時,活輕松。而且每天看著這些花兒,心情特別好……”60歲的貧困戶譚文保說,這百畝皇菊中有兩畝土地是他家的,流轉出去后,他就來這務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比種地劃算得多。
這項周期短、見效快、產量高、效益好的產業帶動了周邊不少村民增收。48歲的周術英在金絲皇菊產業基地務工已有半年時間,干活時她會留心觀察,并經常向技術工請教。周術英說,干了這么久活覺得這個產業還不錯,決定明年在自家地里種上兩畝。基地的負責人表示,農戶種植金絲黃菊的話,他們會提供優質種苗和技術指導,采摘的鮮花以市場價進行全部回收。
在堰坪村發展金絲皇菊產業的還有返鄉創業能人張莉,問起回鄉創業的初衷,她說:“起初決定回來創業,其實是有點擔心的,但村上很支持,還有10戶貧困戶貸資入股了50萬,沒想到頭一年試種長勢這么好,明年還想再擴大規模,把附近的群眾都發動起來,共同發展這個生態產業,爭取建一個全縣最大的金絲皇菊基地。”
今年以來,中池鎮積極探索“三變”改革,利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建成了金絲黃菊產業基地,通過產業化、市場化的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發展鄉村旅游,盤活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幫助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