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峰脫貧示范基地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先鋒)石泉縣作為省級殘疾人脫貧攻堅示范縣,在摸清貧困殘疾人狀況的基礎上,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施策,去年以來共有1628名貧困殘疾人走出貧困線。
通過“合作社+基地+殘疾人”的模式帶動貧困殘疾人發展產業,建設各類扶貧基地20多家,年輻射帶動400余戶貧困殘疾人發展養殖、種植產業,通過簽訂協議保障殘疾人年收入不低于4000元,貧困殘疾人實現穩定增收。國平養殖公司是省級扶貧基地,通過每年向50名貧困殘疾人免費發放2頭仔豬,免費提供養殖技術的指導和疾病預防培訓,以高于市場價5%回收,殘疾人僅此一項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加大殘疾人產業獎補和貸款貼息力度,貧困殘疾人產業獎補政策實現全覆蓋,只要殘疾人發展產業達到一定規模,縣財政就給予資金獎補,激勵貧困殘疾人積極主動發展產業脫貧;己為550余戶殘疾人家庭畜牧養殖、特色種植、自主創業等產業發展貸款1598萬元提供貼息91萬元,為殘疾人發展提供了資金的保障。迎豐鎮香爐溝村汪功友夫妻倆都是殘疾人,發展產業愿望強烈但缺乏資金,去年通過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和殘聯產業發展獎補資金購買了30只山羊,種植了10畝魔芋,7.5畝糧食作物,養蠶2張,養豬1頭,養雞20只,從貧困戶走向了富裕戶,成為自強模范。
采取“支部+能人+基地+合作社+殘疾人”的發展模式,讓重度殘疾人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殘疾人通過貼息貸款、土地流轉等形式入股進企業、進基地、進合作社,獲得長期穩定分紅。350余名重度殘疾人通過各類形式入股取得年收益3500元以上。盛禾牧業有限公司從去年開始以殘疾人帶資入社的形式發展養牛產業,貧困殘疾人以資金入股購買1-2頭母牛,通過與公司簽訂代管協議統一養殖,一年周期后生產的牛犢進行銷售或公司高于市場價5%回收,36名重度殘疾人在公司而獲得股金分紅16.2萬元,當年完成脫貧目標。
殘疾人自主創業開辦盲人按摩店
大力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培訓殘疾人1500余人次,選送56名貧困殘疾人外出參加技能培訓,自身造血功能得到明顯增強。熨斗鎮高興村一級視力殘疾人張守學,縣殘聯選送他參加了免費盲人按摩培訓,今年7月自己開了一家按摩店,徹底擺脫貧困。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200余人,公益性崗位安排殘疾人就業52人,貧困殘疾人擔任護林員36名,每人每年支付6000元管護工資。
扶貧基地送豬仔
落實健康扶貧政策,明確貧困殘疾人免費康復服務報銷范圍,對未在報銷范疇的康復報銷項目醫療機構減免總費用20%,縣財政補貼1000元,有效解決殘疾人康復費用負擔。為78個村免費發放適配輔具1386件,為52名有假肢需求的貧困殘疾人進行假肢免費適配安裝,籌措60萬元為100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無障礙改造。集中托養殘疾人200余人次,居家托養照料160人次。
社會保障提標擴面。全縣殘疾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654戶828人,五保847人,32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生活困難、靠父母或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89戶175人收入不穩定的殘疾人家庭延長1-2年的“漸退幫扶”政策。殘疾人生活補貼范圍擴大至所有建檔立卡和享受低保政策的貧困殘疾人,每人每月提高標準20元。211戶殘疾人戶享受移民搬遷政策,87戶無能力搬遷的貧困殘疾人危房戶進行了住房改造,218戶通過“交鑰匙”工程獲得免費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