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良 沈靜)“今天又領了1400塊錢工資,一直這樣下去,我們屋今年肯定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順利奔小康!”貧困戶劉元剛高興地對大雁村黨支部書記涂書記說道。據悉,大雁村作為喜河鎮重點貧困村,也是石泉縣2017年度八個整村脫貧村之一。喜河鎮黨委政府在推動重點貧困村整村脫貧,統籌鎮域域村級經濟發展方面,因村致宜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長短結合、雙創共贏”的扶貧新路子。
攻堅克難啃“硬骨頭”
大雁村自然資源條件較差,村域經濟基礎薄弱,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足,加之今年財政專項脫貧資金吃緊,如何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發揮脫貧資金效益最大化,成了擺在該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塊 “硬骨頭”。面對大雁村脫貧攻堅“底子差、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 該鎮黨委政府積極研究部署決策,年初全體班子成員就立下“夯實家底子、美化村面子、今年如期脫貧”的軍令狀。鎮各站辦所任務分工明確,各脫貧攻堅工作隊職責清晰,各貧困戶積極進取增創收入,全鎮上下做到了集全鎮之力于一處,力爭實現大雁村如期整村脫貧摘帽。
分類施策找準“靶心”
脫貧攻堅戰中分類施策,靶向精準發力,才能用好“巧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該鎮首先按照大雁村貧困戶收入增長來源將全村的貧困戶分為A、B、C、D四大類,即A類(外出務工技能型),B類(本村創業致富型),C類(在家發展產業型),D類(留守無技能型)。其次按照“協助服務A類,重點扶持發展B、C類,補齊D類短板”的思路對四大類貧困戶采取有針對性的增收幫扶措施,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對于A類幫助其聯系用人企業、做好相關協助工作;對于B類C類進行重點扶持、解決該兩類貧困戶在創業、發展產業過程中面臨的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困難,促進其將創業和產業做大做強,成為占貧困人口的大多數,從而夯實村域經濟基礎。
雙創驅動增強“造血能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場持久戰,村域鎮域經濟發展“造血能力”不強,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則難以鞏固。該鎮在分類施策的基礎上,實行“創業+創收”共贏的雙創驅動戰略,不斷增強 “造血能力”,夯實村域鎮域經濟基礎。石泉縣保通保潔有限公司是該鎮一家今年三月份剛成立的以公路養護、環境保潔為主營業務的初創公司,公司發展面臨資金緊張的發展困境。鎮政府和該公司簽訂協議,政府幫助其解決資金困難,但前提是該公司的勞務用工當中必須使用不低于10人的貧困戶人口,以此既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資金困難,又帶動貧困戶就業。劉元剛是大雁村有名的貧困戶,家里五口人,就只有他和他妻子兩個勞力,兩口子也沒啥技能,以前就靠種點莊稼養家糊口。今年村上安排兩口子進了石泉縣保通保潔有限公司上班,主要是養護村級道路,每人每月700塊錢,工作時間也相對自由,忙完工作還能干些其它的。光這個工作一年他們家里增加近15000元的收入。像劉元剛這樣“錢袋子”鼓起來的例子在大雁村還不在少數。截至目前,石泉縣保通保潔有限公司已經先后與大雁村12戶貧困戶18人簽訂了勞務用工合同,其中簽訂用工合同的貧困戶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另外通過鎮政府扶持,石泉縣保通保潔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順利實現月營收15萬元以上,發展前景良好,公司發展逐步邁上新臺階。
脫貧奔小康之路,道阻且長,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同志艱苦奮斗,更要有大膽創新精神,精準施策,才能早日完成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