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珍 董長松 羅詞麗)日前,石泉縣首個秸稈回收綜合利用廠建成投用,平均每天將1萬多公斤秸稈粉碎綜合利用,環境效益顯著。
今年,石泉縣出臺了“鐵腕治霾”1+10工作方案,要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要以“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屬地管理、源頭控制”為原則,強化“以疏為主、疏堵結合”工作機制,積極發展秸稈產業,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2017年5月,石泉縣助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20余萬元在熨斗鎮茨林村建成石泉縣秸稈回收綜合利用廠,通過把廢棄秸稈打碎包裝發酵,制成畜牧飼料,利用無害化處理技術,將秸稈變廢為寶綜合利用。據悉,該廠每天雇傭十幾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收購秸稈并粉碎打包,平均每天收1萬多公斤秸稈,高峰時段達2萬公斤,可生產飼料130余包(約9.75噸)。生產出的產品除作為自家牛的飼料外,大部分出售給漢中西鄉縣肉牛養殖場作為飼料。
該廠的建成投用,杜絕了農戶秸稈無法處理就地焚燒現象,讓農戶轉變思想,視秸稈為寶,從“不敢燒、不能燒”變為“不想燒、不愿燒”,同時還為貧困戶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今后,石泉縣將繼續加大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力度,吸引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在石泉落戶生根,為“鐵腕治霾•保衛藍天”提供強有力的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