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輛標有“云霧山高山西瓜”字樣的小三輪走街串巷,著實吸人眼球,“賣西瓜羅,有機肥、高山生長,比蜜還甜羅....”,來自云霧山鎮水田坪村的瓜農孫萬民和葉方保給來往的顧客介紹著,眼看著車里的西瓜一個個賣掉,腰間的錢包一點點鼓起,孫萬民和葉方保擦去臉上的汗水,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說起水田坪的“高山西瓜”,還得從去年五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說起,那時的孫萬明、葉方保在給城關鎮堡子村草莓西瓜基地打工,閑暇之余經常與頭腦靈活的堡子村支書蔣永林探討脫貧致富思路,蔣書記告訴他們說:“你們高山有高山的優勢,高山也可以種西瓜賺錢。”經過商議,兩人回家立即拿出兩畝多良田種植西瓜,由蔣永林給他倆提供種苗、骨架和技術幫扶。水田坪村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利用山區夏季氣候涼爽的特點,西瓜供應期延長一個多月,畝產達四千多公斤,上市售價高出市價五角至一元錢,產值達八千多元,比種玉米、水稻、蔬菜等農作物要高的多,孫萬民、葉方保初次嘗到了種植高山西瓜的甜頭。
高山西瓜的試種成功讓大家看到了水田坪村的高山優勢,也找到了帶動全村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村黨支部也積極整合“支部+X+貧困戶”發展模式和“支部+能人+x”村域治理模式,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村域實際的“支部+支部+能人大戶+貧困戶”的發展新模式,為貧困戶開拓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水田坪村的“高山產業”如雨后春筍一般迸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村黨支部依托縣創業就業局駐村幫扶的有利優勢,積極與城關鎮堡子村結對幫扶,引進堡子村返鄉大學生楊春林到村創業,積極協調流轉土地30余畝發展訂單農業,種植高山西瓜16畝、香瓜1畝、紫山藥5畝、無花果5畝、香辣7號辣椒5畝,預計收益19萬元,直接帶動8戶貧困群眾戶均增收6000元,為貧困群眾提供就近務工機會600余人次。
與此同時,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三委班子和部分骨干黨員到城關鎮堡子村農業園和城關鎮絲銀壩村西瓜、草莓種植基地學習取經,牽頭動員了多戶貧困戶進行高山特色產品試種,貧困戶陳宗木試種草莓育苗,貧困戶楊雪國試種香米均喜獲豐收,也帶動了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如今的水田坪村,以“支部+支部+能人大戶+貧困戶”為主線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以“高山西瓜”為代表的高山種植產業已初具規模。未來的水田坪村,西瓜的甘甜和草莓的鮮美必將給村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新動力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