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益群 孟少猛)鄉賢文化植根于鄉村社會土壤,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誠信友善等優秀文化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的一種表現形式。熨斗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底蘊深厚的根基,不僅造就了呂貢三、朱滿瑞等“古賢”,更涌現了很多“新賢”,如何利用他們的力量推動新民風建設?該鎮進行了系列探索。
誠邀群賢座談,找準推動措施。7月19日下午,熨斗鎮邀請全鎮知名鄉賢、能人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助推新民風建設的方法。座談會上,諸位鄉賢都表示當前開展新民風建設很有必要,也分別談論了推動方法。老教師姚志明說,要通過“知理”、“治心”、“禁過”推動新民風建設,“知理”即廣泛宣傳弘揚正向價值觀,“治心”即樹立品德標桿挖掘群眾向善本心,“禁過”即通過輿論曝光等方式對失德之人進行懲戒。老干部賈明華說,要利用家族文化,調動家族領袖來助推新民風。鎮黨委書記李曉明在會上表示鄉賢們的主張讓他很受啟發,將來要利用好這些意見建議,圍繞“時時、處處、人人”用力,久久為功,廣泛調動,從各個家庭、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入手,發動社會共同參與,推動新民風建設。
發揮鄉賢作用,多方治理宣教。鄉賢來自各行各業,發揮他們教化引導新民風的主動性很有必要。退休教師張守讓是熨斗的知名文化人,也是群眾宣講團成員。在此之前熨斗鎮就提供多種保障,協助他挖掘熨斗文化。如今他收集了熨斗鎮大小家族的各類家訓家規,豐富的熨斗傳統故事經他向全鎮群眾宣講。此外,姚志明率先在全鎮向青少年教學《弟子規》,向群眾推廣《增廣賢文》,普及傳統文化知識。一些鄉賢還利用網絡平臺,發揮自身作用。如在外鄉賢楊業云,把他的“子云學堂”辦在政府搭建的村級、鎮級微信群上,向熨斗網友宣傳《朱柏廬治家格言》;青年能人張詩俊創辦熨斗傳統文化公眾號,普及熨斗家訓,傳承熨斗文化,研究熨斗歷史……
建立組織體系,推動民風自新。發揮鄉賢作用,推動社會風氣自我治理、自我更新,是建設新民風的重要舉措。現在除了由鄉賢組成“群眾宣講團”進村進社區開展活動外,各村、社區的鄉賢能人和村干部還組成“道德評議領導小組”共同協助抓好村域民風治理。下一步,該鎮將成立“鄉賢協會”,協助推動社會民風自我更新,為助推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當代中國需要鄉賢文化的復興。”2015年9月,《人民日報》發出這樣的號召。當前推動新民風建設,更需要鄉賢文化的助力,熨斗鎮通過著一系列創新舉措,“頌古賢”“仿今賢”“齊向善”的新民風一定會到來,“誠、孝、儉、勤、和”的美德必能讓古鎮煥發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