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為陳慶國進行家庭醫師簽約服務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 明 曹 靖)6月13日,石泉縣醫院醫療集團專家組和云霧山鎮衛生院組成家庭醫師簽約服務隊奔赴云霧山鎮銅錢峽村為貧困戶進行“家庭醫師上門簽約服務”。眼看著自己家門口來了“白大褂”,家住銅錢峽村二組的黃德翠趕忙憂心忡忡地迎上了去,對醫務人員說:“如果沒有政府和醫生的幫助,我們真不知道怎么照顧他。謝謝你們。”說起家中的情況,黃德翠難掩激動。原來,黃德翠口中的“他”是自己丈夫陳慶志的親哥哥,名叫陳慶國,今年68歲。40年前陳慶國被診斷患有精神障礙,病情發作時大吼大叫,生活不能自理,經常隨地小便。因擔心他發病肇事傷及他人,當地敬老院沒有收住管理,經過多方協調后一直住在監護人陳慶志家中,日常生活起居均由弟媳黃德翠照料。陳慶國的病情需要長期用藥,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據。通過今年石泉縣貧困戶清洗工作,陳慶國被納入2017年在冊貧困戶。
在體檢過程中,陳慶國動作緩慢,行為失常,體檢不時被打斷,各項檢查必須在醫務人員地幫助下才能一步步進行,通過檢查,陳慶國患有Ⅲ級高血壓病、右眼失明、左眼結膜炎,還有嚴重的痔瘡需要進行外科手術。
“我照顧了他這么多年,現如今他身體越來越差,左眼都這個樣子了,如果眼睛瞎了,我也一把年紀再也照顧不了他,真不知道一家人該怎么辦……”黃德翠流下了眼淚。醫務人員安慰著她,把一張責任醫師團隊明白卡、一張健康扶貧戶檔案表、一張簽約服務明白卡、一份貧困人口慢性病免費藥品登記表、一式三份家庭醫生簽約協議書遞到她手中,為她詳細地講解了“健康脫貧家庭醫師簽約服務”的相關政策并進行了現場簽約。家庭醫師簽約服務隊工作人員將攜帶的眼藥水送到黃德翠手中,手把手的示范用法。
“由于陳慶國年齡較大,根據他的情況,就近治療、避免刺激、控制原發病是最好的診療方案,我們計劃先把他接到縣醫院,通過遠程會診系統為陳慶國“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待其血壓水平得到控制后再送到精神專科醫院接受規范化治療。”此次帶隊的尹春醫生介紹道。
陳星毅的笑容讓人心酸,他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
在離開陳慶國后,家庭醫師簽約服務隊繼續前行,來到了銅錢峽村三組貧困戶陳星毅家中。陳星毅的母親是貴州人,在其2歲多時離家出走,至今未歸,父親在外地打工謀生,不慎失足,尚在服刑。陳星毅今年7歲半,先天性智力低下,自小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醫務人員的到來使孩子和老人都顯得很高興,“6歲半才開始勉強獨立行走,平時靠個小凳子才能站穩。”陳星毅的爺爺介紹,“我們兩個年齡都快70歲了,拖著個娃娃,日子過的很苦,看到娃娃這個樣子,是又心疼又沒辦法。”陳星毅見到了醫務人員,顯出了他這個年齡孩子的好奇,擺手笑著跟醫務人員打招呼,但發音不準,淌著口水,右足僅能靠腳尖著地,步伐蹣跚。體檢隊為孩子進行檢查,發現他腿、足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形,身體瘦弱,體重只有17kg,嚴重營養不良。根據陳星毅家庭的情況,服務隊制定了初步計劃,將在6月底前為陳星毅制定醫療救助方案,力爭早日讓孩子健康起來,參加學習,融入社會,正常生活。隨后,醫務人員為兩位老人也檢查了身體,與陳星毅一家進行了家庭醫師簽約服務,贈送了免費藥品,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檢查結束后,一名醫務人員為孩子送上了面包和牛奶,孩子竟含糊的說“謝謝阿姨....”讓在場的人員都有些心酸。
醫務人員為陳星毅檢查腿部畸形情況
近年來,國家在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脫貧攻堅力度前所未有。在農村山區,“因病致貧、因智致貧”的貧困戶絕不在少數。智力低下,精神疾病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是巨大的負擔和痛苦。針對此類貧困戶,石泉縣通過核實情況,制訂診療方案,進行分類救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與有效性,實現“輸血”與“造血”并重,讓像陳慶國、陳星毅家這樣的貧困殘疾人、貧困老人看病有保障,切實感受到“健康扶貧”政策帶來的實惠。
醫務人員為貧困戶講解健康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