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黎明)石泉縣圍繞人才難引進、難留住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積極構建建設“宜業、宜居、宜游”新石泉的人才體系,為追趕超越提供人才支持。
多路徑引進人才。樹立招商引才一體觀,通過招大商、引進高科技企業、辦現代企業,吸引和帶來高端人才,增添本縣人才隊伍的精英和骨干,僅大數據中心、奧邦鍛造等新落地企業已引進高技能人才9人。傾力筑巢搭臺引才,用力建好工業園區、農業現代園區、旅游產業區等硬平臺,用心創造優質服務、保障到位的軟環境,吸引招攬了近百名外地人才落戶石泉。校地合作借力培養人才是近年的亮點,通過縣委、政府和部分企業與省委黨校、西安理工大學、四川大學清潔技術國家實驗室等多家教學科研機構建立引薦交流人才合作關系,3年內引進50名高端人才,引進100多名重點高校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來石泉工作。
多途徑培育人才。區別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規模數量和培育目標,運用分類分期辦班,選派優秀人才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進修深造,參加各類培訓、實地實踐鍛煉等方式培訓培養,有效緩解了人才緊缺。出臺農村實用人才免費培訓辦法、能人興村實施意見、黨政干部事業職工全員學習測試制度等政策,對參訓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培訓費用由單位全額報銷,帶薪攻讀研究生取得相應學位后繼續在石泉服務的,給予一次性學費補助,計劃5年內實現全縣專業技術人員全輪訓,同時實施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對口單位開展支教、支農、支醫等基層鍛煉政策,持續開展“傳幫帶”活動。
多舉措激活人才。建立民主評議考核機制,對縣人才庫的優秀人才實行一年一考核,邀請相關專家、群眾對人才進行評議,并將評議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建立人才退出機制,對人才庫中的各類人才在年度考核評議中群眾滿意度低于70%、年度考核不合格、不作為、亂作為、作用發揮不明顯的,依法解除合同,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動態管理機制。制定優秀人才標準,分類建立人才庫,根據實際情況,動態管理人才信息。同時,定期開展各類表彰評優活動,對內政治靠得住、工作有創新、發展后勁足、群眾認可度高的人才進行表彰獎勵,激勵人才持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