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潔)“勤勞致富李正金,發展產業有干勁,開荒種樹兩三年,荒山建成核桃園;助人為樂沈長友,鄰里糾紛全都有,大事小事找到他,幫忙從不要報酬;人窮志堅李友德,脫貧致富有心得,干部上門扶一扶,種了黃花十幾畝;孝老愛親張道芬,照顧癱瘓老娘親,誰說養女不防老,端屎端尿情義真。”
這首順口溜講述了石泉饒峰鎮牛羊河村四個村民勤勞致富、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的故事。日前,牛羊河村開展首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通過整村兩次評議,將李正金、沈長友、李友德、張道芬分別評為“勤勞致富、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孝老愛親”道德模范。近日,牛羊河開展了首屆道德模范表彰大會,通過對道德模范表彰,讓榜樣帶頭示范得到進一步的弘揚和推廣,助力鄉村形成一股知榮辱、有正氣、懂感恩的文明新風。
大山里的開荒人
李正金是今年村里評出的 “勤勞致富”模范,在牛羊河說起李正金,大家都會不由地豎起大拇指,75歲的李正金,耗時三年致力開荒,愣是憑一己之力,把牛羊河村的一面荒山建成了自己的核桃園,180余畝山地栽植5500多顆核桃樹苗,承載著李正金的汗水和希望,牢牢扎根在牛羊河這片民風淳樸的土地上。
據村干部講,貓兒溝是1984年土地承包到戶時的山地,地處牛羊河村老七組,隨著人員搬遷逐漸荒蕪,李正金的老屋就在這個地方,2009年林權改革,這面自留山成了李正金的心病,國家鼓勵林特建園,建什么呢?這個問題在2014年得到了答案。牛羊河村支部帶領全村發展產業時,定下來“中長期”產業發展戰略,中期種黃花、長期種核桃,提升整村產業集約化,帶動整村發家致富。
支部出了主意,李正金聽到了心里,2017年3月,李正金開始了他一個人的開荒征程。
“天麻麻亮他就出門了,晚上七八點才回來!”村民說起這個勤勞的老人,充滿了佩服。開荒并不容易,整地、挖溝、挖穴、栽苗,一路“披荊斬棘”,整天不休息的干,一畝山地也要20多個活路(天)。李正金從2014年起就和貓兒溝這面荒山“杠”上了,每天的時間都耗在這面荒山上,歷時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他最終還是以“愚公移山之志”開荒180余畝,給自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核桃園,真正把荒山變成綠水青山,又把綠水青山變成了自己的金山銀山。2016年,他得到了國家政策給獎勵的建林補貼1萬元,轉身就捐給村上修通往山地田園的產業路,說起這位“開荒老人”,從村干部到村民沒有誰不佩服。
“今年不開(荒)了,太大了管不過來,每年光除草就要買兩箱農藥,要背2400斤兌好的農藥上山。”現在,李正金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核桃園的管護上,對他來講,這片核桃產業是他的致富希望。
在他的帶動下,牛羊河村掀起了一股你追我趕奔小康的文明新風,“勤勞致富”的種子播在了越來越多人的心田,不用干部挨家挨戶講政策、苦口婆心勸發展,大家爭先恐后發展產業。近年來,牛羊河村累計新建核桃園5000畝,種植黃花300畝、辣椒200畝、魔芋400畝,戶戶都有了增收致富的長效產業,山大路遠再也擋不住一心想要勤勞致富的人們。
一個孝德模范,帶動孝老敬老
張道芬是今年評出的“孝老愛親”道德模范,說起她的故事讓人不由感慨,“誰說養女不如男”。
張道芬是家里的長女,嫁出去也有幾十年了,2014年母親突發腦溢血癱瘓在床,還有三個兄弟在外打工,父親沒有勞動能力,面對困難的現實狀況,她并沒有像農村大多數‘嫁出去的女兒’一樣,將贍養父母當做男人的事情,她義無反顧的承擔起照顧雙親的責任,不怕臟,不怕累,清洗收拾,端屎倒尿,買菜做飯,給老娘喂食喂藥,按摩手腳,這一堅持就是好幾年。
“生了這樣的女子比生十個兒子都要強!”鄰居們紛紛稱贊這位“孝德模范”,她的事跡感染著身邊的村民,讓牛羊河更多感人的孝道故事逐漸“浮出水面”。
除了勤德模范李正金、孝德模范張道芬,牛羊河還評選出了“助德、誠德”模范沈長友、李友德等人,他們的事跡感人、影響廣泛,反映了牛羊河村廣大村民的道德追求,更以高尚的道德情懷厚植起牛羊河的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