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洪寶)“師傅,請給我寫‘天道酬勤’‘積善為福’‘家和萬事興’的字。”
近期,石泉縣組織開展的送文藝下鄉惠萬民活動暨知名書畫家赴鎮村義寫百姓家風家訓、新語心愿活動深受群眾歡迎,活動現場圍觀、排隊要字取畫的老鄉絡繹不絕,藝術家們更是不辭辛勞,盡量多給鄉親們創作書畫作品。拿到字畫的池河鎮王曉珍、后柳鎮崔世俠女士高興地說,回去把字畫裝裱好掛在客廳里,一是讓家人時刻看好有個教育、激勵作用;二是展示給朋友、客人,大家好一起分享美好的東西。
用優秀文藝作品感染人、陶冶人、鼓舞人、激勵人、教育人、引導人,這是石泉縣力抓文化文藝工作,促進新民風建設,引領社會新風尚的具體實踐體現之一。
民風是一個地區廣大干部和民眾共同表現出來的一種道德風尚和精神風貌。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藝塑造民族之魂,引領時代風氣。好的民風需要傳承和弘揚,壞的民風需要整治和改進。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針對新民風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石泉縣文化文藝界積極作為,主動探索,通過堅持強化“五個”導向,凝聚思想共識和發展力量,引領、推動新民風建設,走出自已的新路徑,貢獻出自已的智慧和力量。
——堅持問題導向,直面問題根源。梳理來看,當前盛行的婚喪嫁娶、喬遷升遷、升學考學、小孩滿月、過生祝壽等人情風、送禮風,購買衣物、車輛等購物消費攀比風,普遍存在的賭博風、吃喝風、玩樂風以及不贍養老人、信訪不信法等現象,對優化民風建設工作提出了挑戰。探根尋源來看,生存、生活、生產、工作的人及個人的行為、交往、活動、需求等在信仰堅守、價值觀執守、道德遵守、文明操守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以文化人、以藝育人的成效亟待提高。明晰了問題根源和癥結所在,便于有針對性地提出多種可供選擇的解決對策、措施,為科學決策、施策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圍繞目標導向,科學務實謀劃。安康市委科學謀劃,系統設計,推出的“誠、孝、儉、勤、和”五大新民風建設工程(目標就是倡導做人要做到厚道實在、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知恩感恩;節儉簡樸、量入為出;勤奮勞作、踏實苦干;以和為貴、寬容禮讓,成為一個有誠信、有禮儀、有操守、有愛心、有追求道德高尚、品行兼優的人)為破解存在的民風問題開出良方,為各級和社會各界抓促新民風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先行先試的石泉文化文藝戰線的領導同志、工作者矢志當好排頭兵、先鋒官,積極圍繞上級的工作部署、奮斗目標務實謀劃,高效跟進落實。
——突出任務導向,強化責任落實。針對民風根源問題,針對落實新民風建設的要求,針對文化文藝單位、專兼職文化文藝工作者在強化工作職能、深化文藝宣傳方面做得不夠深入的實際,尤其是11個鎮160多個村、社區的居民居住分散,既要合理利用文化陣地,又要延伸服務觸角,進一步擴大文化文藝宣傳和新民風宣傳的覆蓋面、受眾面,這個對于山區縣石泉縣來說,直接考量文化文藝單位組織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以及文化文藝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光靠文化文藝單位專職工作人員力量明顯不足,靠公益崗位和購買社會服務人員,人員穩定難,財政負擔沉重,且解決不了長期服務難題。面對全縣18萬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了解決有人干事、有人服務的問題,確保高質量完成好文藝界承擔的“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藝載德,以藝促行,以藝惠民”的職責任務和光榮使命,該縣積極推行“六圍繞、六融合”做法,重點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大力推進“文藝惠民”工程,通過夯實縣級黨政領導的領導主抓責任,落實縣委宣傳部、文廣旅游局、教體局、文聯等部門的工作責任,明確縣文化館、圖書館、鎮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校外培訓機構和48個文化文藝社團、協會以及4000余名專兼文化文藝工作者的主體責任,將創建全國文化強縣、省級文明縣城和文藝惠民實事清單任務全面分解、細化落實,確保責任和任務逐層級、逐人員落實到位。
——強化正面導向,彰顯文藝力量。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是項系統的社會引導工程。正面引導需要從官方民間同時進行,需要從少年兒童和青年、中年、老年人同時進行,需要從城鎮鄉村同時進行,需要從網上網下同時進行,需要從加強宣傳正面典型與抵制打擊“黃賭毒邪”、曝光反面典型同時進行。針對文藝宣傳引導實際需要,石泉縣文化文藝界人士牢記宗旨要求,恪盡職守,突出人民中心,圍繞群眾需要,堅持自創、自編、自演、自評與引才、引智、引用、引入(作品、節目)相結合的辦法,重點發揮活動策劃、文學創作、節目編排、作品演繹的優勢,精心創作生產提振精氣神、弘揚真善美的文藝作品,精心排演干群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堅持做到一月一活動,一月一主題,一月一宣傳,如組織書畫家開展為勞動模范、優秀黨員、創業能人、貧困戶義寫春聯活動;開展建設“三宜石泉”主題演講和征文比賽活動;開展百村千場“文藝演出+國學講座+道德講堂”活動;舉辦“愛我石泉•爭創文明”、“爭做最美家庭、共建和諧社會”主題演講比賽和有獎作文、繪畫大賽活動;舉辦以脫貧攻堅、文明創建、孝老愛親等為主題的小戲小品大賽;舉辦花鼓戲、皮影戲巡演和老歌新唱、新民歌傳唱活動;開展新民風道德評議活動;開展家風家訓、家教家規創作、評審、書寫、展示活動等,通過高頻率、大密度、多范圍宣傳,培育、踐行、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匯聚社會正風正氣,凝聚發展正能量,使文明新風、文明現象占居社會主導,切實提升了文化文藝工作助推新民風建設的貢獻力和影響力。
——重視激勵導向,重點樹立典型。為了重點發揮基層文化單位、社團組織和一線文化文藝工作者的主力軍作用,該縣注重政策激勵,每年拿出20余萬獎勵資金,重獎在群眾文化活動和文藝精品生產方面的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通過開展“我發現、我推薦、我評選、我爭當”身邊典型活動,文化文藝工作方面涌現了縣書畫家協會、北街社區文藝娛樂協會、池河鎮自樂社等先進集體和李佩今、鄒芳、程定珍等先進個人,推出《漢江妹子》、《三娘教子》、《一言為定》、《四大姑媽夸石泉》、《文明創建譜新篇》等一大批有溫度、有內涵、有影響的文藝精品,新民風建設方面涌現了城關鎮子云國學私塾、中壩作坊小鎮等精神文明建設“六個一”工程示范點,涌現出一大批 “石泉十佳”道德模范、“石泉好人”、“五比五看五好”黨員干部、“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女婿、好媳婦、好妯娌”等先進典型,尤其是在文藝工作、新民風建設過程中涌現的“雙帶頭”“雙先進”典型越來越多。按照“重發現、重培育、重宣傳、重表彰、重踐行”的原則要求,分別在春節元宵晚會、“3.8”婦女節、“5.1”勞動節、“5.23”文藝座談會、“7.1”建黨節、“9.9”重陽節等重要節慶、會議上對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獎勵,向各界傳遞了重文藝、重典型、重教育、講仁愛、比誠信、重孝道、尚勤儉、崇和善的價值取向和社會導向。
面對居住環境、發展環境、人文環境的巨大變化,北街社區干部陳緒賢、江南社區干部馬孝平信心百倍地說,社區抓文化文藝工作受益了,社風民風變好了,社區更文明和諧了,下一步將繼續打好群眾文化活動這個品牌,讓大家都動起來,樂起來,讓大家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藝術的魅力,讓大家的言行舉止多些文雅氣息,多些文明典型的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