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珍 陳聲鵬)“三斤三兩,這是誰的!”“我的我的,我摘的!”“摘得還不老少啊!”……石泉縣熨斗鎮金星村雙廟梁張守軍家門口圍著一大圈提著大袋小袋鮮茶葉的村民,排隊過秤、領錢數錢、你言我語好不熱鬧。這樣的場面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了。
初春的陽光照在熨斗鎮金星村的老茶園里,剛剛冒出的茶尖嬌嫩可人,綠油油的一片,一芽一葉都是初生的味道,一枝一簇都是新生命的律動。金星村的村民們穿梭于叢叢茶樹之間,采摘鮮葉的雙手此時與它們一樣靈巧生動。 “這幾天茶葉價格好,天氣也好,不忙就趕緊摘點,一斤還能賣四五十塊!”眼前的采茶女一邊高興地說著,一邊頭也舍不得抬,專注的采摘著茶葉。
對于這些村民來說,采茶賣茶是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的好工作。他們手腳麻利的,一人一天采三四斤茶葉,輕輕松松就能賣一兩百塊,還是當場拿現錢。上至五六十歲的老人,下到還在上學,趁著周末采摘的“茶二代”,他們采茶賣茶的激情和動力十足。
“當前的政策好,我有慢性病,不能出門務工又做不了重活,喂點雞和豬,再種點茶苗子,日子也還好過。”金星村二組的村民劉平剛拿著兩包鮮葉來賣。雖是村上的貧困戶,他卻帶頭養了三頭牛,三頭豬,還有四只羊,今年把自家的荒地收拾出來,種了四畝新茶苗,以前的一畝多老茶園也重新強化了管護,想著效益好,管好了也多一份收益。“一年光靠這茶園能有個五六千的收入,手快一天能摘4斤多。”村民賈仕蘭說道。據了解,她家里種了8畝多茶樹,5畝多老茶園已經長了七八年了,今年又新種了3畝茶苗。
自去年以來,熨斗鎮采取“黨委政府+鎮國有公司+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成立了專門的合作社,引進企業,幫助企業流轉土地,協調企業為農戶免費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以及肥料補貼,政府為新開挖茶園每畝補貼200元,應季的茶葉由公司以市場價統一收購,農民只需要做好管護茶園、采摘鮮葉的工作。就拿熨斗鎮去年年初成立的金星雙廟茶葉專業合作社來說,短短一年時間,社員從20余戶擴展到36戶,貧困戶就有20戶。加上去年今年種下的新茶苗,全村的茶園面積已達2000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