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和妻子在地里干活
生活的艱辛,讓老楊性格更堅韌,盡管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已經很艱難,但在子女教育上,楊發友有他自己的想法:“再窮也要讓娃娃上學,社會變了、時代逼得你必須要上學,有了文化才有出路,年輕人不能像我一樣住到這里了!”在這樣的理念下,老楊把兩個兒子都培養出來了,二兒子還考上了咸陽師范大學,順利找到了工作。說起兩個兒子,老楊頗為自豪,“老大上學那時候沒辦法,我只有那么大的能力,供他上到了初中,現在他在青島的建筑工地,自己找了口飯吃。老幺自己攢勁,大學畢業就在新疆工作了。他上大學那四年可把人熬煎的不行了!除了申請助學金,生活費也成問題,這還多虧藥監局的朱學勇局長,在我們娃上學最缺錢的時候幫我們解決了八千塊錢。”
老楊生活條件的改變,始于2012年。這一年,很多人開始種植烤煙,掙了不少錢。不甘心帶一輩子貧困戶帽子的老楊也動了種烤煙的念頭。說到種烤煙,老楊的話匣子打開了,“說起種烤煙這個事,要感謝魏書記,不是他把自己的地給我種煙,我也種不起來。”老楊口中的魏書記,是齊心村黨支部書記魏仁培。魏仁培為幫助老楊擴大種煙規模,無償把自己幾畝在老楊家附近的承包地交給老楊種煙。
短短幾年,從一兩畝到十幾畝,老楊的烤煙越種越多,隨之而來是收入的增加。老楊這人勤快,所以他的烤煙質量好,相應收購價高。烤煙行情好的時候,老楊每年能收入一萬元左右。種烤煙是苦事,老楊很固執,從種煙苗、除草、施肥、烤煙各個環節都是他和妻子起早貪黑地做。長期使用一只手勞動,老楊的右手在收煙時經常腫痛。現在只要一變天,關節部位也會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