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蠶農發放新品種小蠶寶寶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孟少猛 陳迪)“以前小蠶一天喂三次,一齡喂九次,下雨天我們都要出去摘桑葉,有了這新品種,一齡只需要喂一次,而且蠶室利用率提高了三倍,真是給我們省時省地又省力啊!”家住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的賴真彩大媽樂呵呵地告訴筆者。
石泉縣是西北地區重要的蠶桑生產基地,素有“金蠶之鄉”美譽。今年秋蠶期,該縣引進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新近培育的新一代家蠶優良品種“春華×秋實”,在池河鎮進行繁育推廣,這也是該縣首次引進家蠶新品種。據悉,此次共引進30張,集中供養在池河鎮大陽村小蠶共育室,用飼料共育到二齡以后,便可發放至各戶喂養。
在專業人員整整七天的精心共育下,首批新品種新鮮“出爐”,目前已發放給全鎮養蠶技術較好的15家農戶養殖。“吃飼料長大的小蠶,我還從來沒見過呢!”領蠶現場,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烈日下,農技員被眾多養蠶戶圍著咨詢,像明星一樣受追捧。農技員耐心地向養蠶戶講授了領回家后的喂養要領及注意事項,叮囑大家在喂養中注意觀察新品種,記錄與原品種的異同,隨時與技術人員取得聯系,共同預防大齡期病害的發生。
“養蠶是一條時間短、見效快的找錢路子,從領回小蠶到獲得收入只需20來天時間,我這次領了3張蠶,只要按技術要求養殖,光這秋蠶收入就是5000多元,比花一年時間養一頭豬的收入高。”蠶農丁發全給自己算的這筆賬,令他感到振奮,靠技術養好蠶、賣好繭,僅這一項收入就可確保脫貧不返貧了。
據石泉縣蠶桑文化研究會會長吳曉瓊介紹,推廣“春華×秋實”這一新品種,是增加全縣蠶繭產量、優化蠶絲品質、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大變革之舉,該品種易喂養、高量產、繭質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縮短了飼養時間,增加了經濟收入,為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提供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