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孟少猛 王勇)如何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經濟新活力,使其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積極作為?石泉縣大膽嘗試,積極發揮創業擔保貸款的資金撬動作用,在促進農民創業帶動貧困戶增收及就業上收效甚佳。“有了這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今年與24戶貧困戶簽訂的137畝紅薯收購合同啟動資金落實了,離整村脫貧的距離更近了。”中池鎮軍民村監委主任、豐農粉條加工廠廠長馮宣江高興的說,“我喜歡創業的充實感,養過蠶、開過礦、辦過養豬場,有失敗也有成功,最終還是積累了一些財富,但一家人拼搏心里總感覺缺點啥。”
馮宣江作為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致力于帶領貧困戶共同脫貧奔小康。2015年,在包聯單位的大力幫助下,馮宣江等人考察學習、確定紅薯品種、與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選址建廠、聯系生產設備、定制包裝等一氣呵成。目前,投資50多萬、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粉條加工廠房已全面落成,預計年加工達150萬斤,可解決30名貧困人口季節性就業。
像軍民村這種通過脫貧攻堅包聯單位定產業發展調子、組織黨員干部能人大戶帶路子、創業擔保貸款等金融產品送票子的事例,在石泉還有很多。
2016年,面對經濟持續下行、農民外出務工難等問題,該縣主動將創業工作重心適當轉向農村,為農村帶去貧困戶定向招聘會、貧困戶技能培訓、農民創業培訓、電商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系列政策大禮包,引導創業者按照“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企業+貧困戶”“創業能人帶貧困戶”等模式,積極拓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創業項目,極大地激發了農村農業經濟活力,有效驅動了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截止目前,該縣創辦的涉農經濟實體達2300余家,投資總額達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