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事關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長遠大計。必須尊重自然順從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民族永續發展。省政府強調系統化推進生態建設,以改革破解環保難題。安康市提出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建秦把明珠。
石泉,自然生態環境獨特,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鄉村旅游潛力巨大,區位優勢明確,交通便捷,縣委提出的“創文明城市,設‘三宜’石泉”戰略目標,立足石泉實際,著眼改革形勢,搶抓歷史機遇,為石泉的未來指明了方向。十全十美已是石泉一張嶄新的名片。從三點入手打造文明強縣。
一、引入生態要素為綠色石泉筑牢防線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卷全球,生態旅游作為綠色旅游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旅游業從生態旅游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游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游”和“綠色旅游”。石泉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水和山是石泉天然的一道生態屏障,極具代表的后柳水鄉的親水旅游。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天然氧吧。我縣始終按照“山水園林、生態宜居”的風格及功能定位,緊扣省級生態園林縣城的創建目標,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不斷鞏固提升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成果,縣城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縣城品位得以大幅提升,水環城繞、綠隨路建的宜居、宜業、宜游的“三宜”縣城格局基本形成。
二、注入文化要素為文明石泉強魂提魄
我省深入開展“文化遺產傳承工程”,實現“文化強縣”。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使“興縣”到“強縣”。不斷提升陜南旅游產業競爭核心。為下一步申報“鬼谷子故里”為國家文化遺產做好鋪墊和準備。發揮更大的文化資源效能。進而將石泉建設成為更具吸引力和發展潛力大縣,旅游強縣。石泉更具有安康市政府提出的“生態旅游興安康”發展思路。予以重點突破發展,依托鬼谷子文化和蠶桑文化兩張名片,打造及自然風光形成大容量,產生大影響,構成大循環,游覽大集中,突出大特色“。提升文化品位。正在逐步形成石泉自然生態”秦巴漢水“,農耕文明(蠶桑文化)。歷史人文(鬼谷子文化)旅游精品。依托博深的過谷子文化智慧,開發局有鮮明的特色旅游精品項目,大力弘揚優秀文化保護和弘揚并重們進一步挖掘闡發優秀文化思想價值,維護民族基本元素。加強我省陜南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力度;钴S對外交流高品味策劃。促進旅游資源整合。形成產業優勢。
三、共創“三宜”石泉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建設“宜游”為廣大游客打造獨具特色的最美之旅。規律與韻律相結合。城市綠化設計必須遵循生態規律,總體布局必須充分考慮土壤、營養、濕度、溫差、物種等多種因素。在此基礎上,要追求植物布局的韻律,體現城市綠化的格調美、意境美,形成沖擊力、親和力。要注重體現統一的韻律,在空間上等距離配置樹種,種植近似性、一致性較強的同齡花木等,形成一路一景、一街一景的統一有致的格局。要注重體現靈動的韻律,不同樹種、不同樹形、不同樹葉錯落布局,用差異和變化追求審美效果。要注重體現季節的韻律,做到常綠和落葉樹種有機結合。二是建設“宜居”為石泉人民創建更舒適的人居環境。打造宜居之城,推進城市綠化,原生態與新生態相結合原生態是最富有穩定性、多樣性、可持續性的生態系統,一城市開發強調“不推山、不填池”。三是建設“宜業”為有志之士營造廣闊夢想舞臺。 要有效把握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新趨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現代流通體系,積極引導和支持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要進一步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旅游與城市融合發展,努力把石泉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