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張喬)“一只雞,一個號,一個腳環”這是石泉縣熨斗鎮瓦子溝村特色烏骨雞養殖的標準配置,從這個這個唯一的“戶口”名片上,消費者直接查詢到自己購買的烏骨雞是哪一戶養殖的,甚至可以親自到養育這只烏雞的地方去看看,這種吃糧食和青草,喝山泉水長大的雞是如何成長得的。這就是熨斗瓦子溝村養的“木竹山”烏骨雞。
說起當地產業的發展,耳熟能響的鮮有耳聞,經濟發展可以說是陷入了發展緩慢。發展無頭緒,養殖無技術成為當地發展的制約瓶頸。為推動當地發展,讓農民增收致富,熨斗鎮新一屆班子多渠道探索,集思廣益,采取政府補貼、搭建銷售平臺、縣畜牧中心免費提供技術支持的方式,在瓦子溝村試點發展適度規模林下烏雞養殖,打破發展僵局。
在熨斗鎮瓦子溝四組,養雞大戶何禮俊告訴記者,今年本來在外地打工,今年9月份聽說家里人說,鎮上出臺了養雞的補助政策,于是就回家開始養烏雞,現在已經有近200只了,到年底就可以有效益了,現在,自己又訂了800只烏雞苗,烏雞他們基本上都采取放養,以玉米、青草為主食,讓烏雞自然長大,真正做到綠色無公害。由于采取了整只定價銷售,他們也不用喂養飼料,降低了他們養殖成本,也減少養殖戶的惡性競爭。同時政府給他們推廣,幫他們銷售,他們都很放心。
記者了解到,首批試點1700余只略陽烏骨雞于九月落戶瓦子溝村20多戶養殖家中,在縣、鎮技術人員的精心指導和養殖戶的細心照料下,首批烏骨雞目前順利長至成年。而且通過政府搭建的“線上、線下”銷售平臺,首批烏雞還未出欄已預訂了七八成。為保證“土雞”的質量,政府還采取給雞“上戶口”的方式定點養殖和整只定價銷售的策略,進一步把關品質。
瓦子溝村烏雞養殖只是熨斗農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為發展區域經濟,熨斗政府從人力、物力、財力、技術都給予創業者大力支持,同時還搭建新興的電商銷售平臺為農戶解決產品銷售后顧之憂,力圖形成熨斗的特色品牌,讓熨斗區域經濟發展得更快,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