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泉縣中池鎮始終堅持生態立鎮,建設生態宜居家園。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村鎮,努力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自啟動創建省級生態鎮工作以來,中池鎮黨委通過抓建設、搞整治、強監管,全面完成了各項創建任務。2012年被命名為市級生態鎮,成功創建市級生態村4個。公眾對環境狀況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
凝心聚力共創建
中池鎮將“生態立鎮”的發展思路貫穿到全鎮的發展規劃中,把創建省級生態鎮作為實施環保惠民工程的重要載體,全面推進創建工作的開展。為提高創建的科學性,精心編制了《石泉縣中池鎮創建省級生態鎮環境保護規劃》,并成立了以鎮黨委為中心的生態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生態鎮建設的目標責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創建責任體系。為有效落實創建的各項措施,在全鎮加大對創建工作的宣傳力度,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創建。建管并重,夯實責任,強力沖刺創建省級生態鎮目標。
生態產業謀發展
在全力推進生態鎮創建工作過程中,中池鎮搶抓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生態建設之路。
探索蠶桑產業新模式。按照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組建了覆蓋4個村的蠶桑合作社,投資5萬元對全鎮7860畝桑園進行了高標準管理,舉辦養蠶技術培訓30余場次,培訓5000余人次,發展桑園養雞,飼養量達30萬只。蠶桑產業綜合效益成效明顯。
助力規模化畜牧產業。在生豬合作社和畜牧工作站的扶持下,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提高了養殖業的發展空間,修建了沼氣池利用畜禽糞便,減少環境污染。
發展特色產業。搶抓全市現代農業園區示范體系建設機遇,在城鎮社區建成占地30畝的苗木花卉基地;筷子鋪村引進投資成立了石泉縣瑞豐富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530畝,聯片種植蓮藕200畝,全鎮發展標準化家庭農場11個,成立專業合作社2個。
生態設施興家園
依靠創建省級生態鎮的契機,中池鎮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美好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生態鎮的形象。
在城鎮核心區開展了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四化”工程建設,實施了電力通訊設施改造和道路改造;人飲工程、自來水設施遍布全鎮各村;集中改廁累計達500余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新建房屋一律普及建設配套水沖式及三格式廁所;沼氣、液化氣和太陽能被廣泛使用,全鎮使用清潔能源的居民超過60%;新增垃圾池14個,垃圾桶230個,建成垃圾集中填埋場。目前,全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率達9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7%。
利用季節時機,全民動員,在各單位院內外、道路沿線、住戶院落等地廣泛建設綠地,全鎮人均公共綠地面達14㎡;迎池路和各村級道路兩旁統一栽植香樟樹和側柏,建立綠化帶,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達95%;中池境內的高山、河道兩岸實施退耕還林,栽植樹木,全鎮森林總面積達79683畝,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整潔優美的集鎮環境與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使中池更凸顯出了生態鎮的本色。
生態文化促和諧
生態鎮的創建不單單是在硬件設施上加強完善,重中之重則是要使創建工作深入人心,讓全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生態文化工程從娃娃抓起。中池鎮將中小學內廣泛開展環境公益活動和環境教育講座,推行多種形式的生態教育,在通過學生向家長宣傳,在全鎮營造生態環保的范圍。同時,積極開展“綠色校園”創建工作,美化綠化校園,使鎮內中小學的生態面貌煥然一新。
全民參與,全民共建。鎮機關組織干部每周五到集鎮進行義務勞動,喚醒居民環衛意識。并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節日舉辦宣傳活動,向廣大群眾普及科學知識及環保小妙招,提倡健康、文明、環保的生活方式。
和諧安居生態之鄉,子午明珠詩畫田園。憑借著豐富的資源稟賦、良好的發展態勢,中池必將會向著綠色生態文明城鎮奮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