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范麗莉
“在項目建設初期就為我們指明方向,各類證照如何辦理、材料怎樣準備,都講得清清楚楚,真正做到了省心又省力!”近日,在平利縣富鍶山泉天然水及絞股藍涼茶生產項目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對平利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項目管家”服務專班的貼心服務贊不絕口。
作為縣級重點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5億元,擬建設年產60萬噸的富鍶山泉天然水及絞股藍涼茶加工廠,自立項起就享受到了“一對一”的審前指導服務。“比如取水口的位置,不僅要考慮取水方便,還要符合水利和環保的硬性要求,否則現場勘驗是無法通過的。這是辦理取水許可證的資料清單和注意事項,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我現場為您解答。”服務專班工作人員耐心地說。他們結合項目實際進度,系統梳理了取水許可、食品生產許可等證照的辦理流程、材料清單和審核要點,幫助企業提前規避常見問題,少走彎路。“這種‘手把手’的指導,讓我們心里有了底,也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項目負責人感慨。
“服務走在審批前,不僅是工作理念,更是行動指南。”平利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該局持續開展“走村訪企”行動,組建專業“項目管家”團隊,主動對接縣域重點企業和項目,提供從政策解讀、幫辦代辦到難題協調的全周期服務,推動項目“引得進、落得下、發展好”。
在長安茶鎮溫泉康養度假項目現場,同樣的暖心場景也在上演。“目前溫泉井鉆探已完成,正在辦理相關許可手續。他們不僅幫我們逐一梳理流程和材料,還針對探礦證辦理進度慢等具體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項目負責人陳總介紹,服務專班不僅上門指導,還建立了問題臺賬,實行全過程跟蹤督辦,確保每個問題都有回應、每個困難都有對策。
這樣的“上門服務”已成為平利縣優化營商環境的常態舉措。據了解,該局已累計走訪企業148家,開展審前指導128次,送證上門22個。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政務服務從“被動審批”到“主動服務”的轉變,更是當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
“我們將繼續堅持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常態化推進‘上門服務’,努力做好企業的‘貼心人’和‘服務員’。”平利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人表示,該局將持續優化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以高效政務服務助力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