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成軍 楊柳雪雁
近年來,平利縣興隆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發展、頭雁提能帶動、蘇陜協作幫扶相結合,深入挖掘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徑,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發展
該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搶抓發展機遇,建立完善“支部+產業”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蹚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今年3月,在羊肚菌種植基地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生長得鮮嫩而肥厚。工人們忙著采摘、分揀、裝籃,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站在一旁的蒙溪街村黨支部書記朱雷正忙著接聽采購電話,“聽說你們村的羊肚菌已經開摘啦,記得幫我留兩斤!”“你們這兒的羊肚菌味兒不錯,包裝也精美,我要再買幾斤寄給親戚朋友,地址等會兒發你!”……朱雷的心里是既欣喜又感慨,他回憶道:“當初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門到鄰鎮考察取經,平日抽空利用網絡學習,在充分了解羊肚菌的種植技術后,召開村民大會進行討論,有的怕虧錢,有的怕不好賣,當時自己壓力很大,后來在鎮黨委的鼓勵下,以村集體出資、村集體銷售的模式種植羊肚菌,沒想到效果比預期好很多。”
據悉,該鎮選取蒙溪街村、馬鞍橋村作為試點建立多途徑大棚,羊肚菌冬種春收,在羊肚菌采摘結束后,大棚將會翻耕輪種,實現“一棚多用”。小小羊肚菌撐起了村民“致富傘”,村集體增收達5萬余元,帶動周邊群眾增收達1000余元。
“頭雁”提能帶動
該鎮充分發揮企業、鄉賢、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領頭雁”作用,推動形成“頭雁領航 、群雁齊飛”的發展局面,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作為該鎮新場街有名的中草藥種植技術能人,既是鎮人大代表,又是縣政協委員的楊永星,在充分了解該鎮土質、地理位置適合中草藥種植后,果斷在2016年6月成立平利縣永興種植專業合作社,項目總投資800余萬元,成立中藥材科技專家工作站。現有中藥材基地面積2000余畝,其中仿野生林下種植1000余畝中藥材,帶動場街村、秤溝村兩村村集體收入達3萬余元,提供長期就業崗位30個,帶動周邊農戶增收達2000余元。
“因中醫藥發展前景好,打算后期擴大基地種植規模,按照市場需求,借用中醫藥專家打造中醫藥及藥食同源品牌“今茗康”,朝著品質化、專業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未來逐步打造文旅康養基地,帶動村民致富。”談起發展前景,楊永星很有信心。
蘇陜協作幫扶
借助蘇陜協作平臺,該鎮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深挖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2月,常州經開區援助平利縣的生態豬養殖項目順利啟動,為該鎮蒙溪街、馬鞍橋等村有養殖條件的農戶,戶均投放兩頭10公斤以上的良種仔豬,并全程做好飼養和疫病防控技術指導,提供生豬銷售渠道,確保農戶通過養殖生態仔豬實現戶均增收千元的目標。
除了養殖業外,常州推廣的碧根果種植也在該鎮落戶。“我們了解到碧根果不僅市場前景廣闊,容易種植而且畝均收益高,把這項產業引進到村里來,不僅能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也為本村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秤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德朝說。
秤溝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和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引進種植碧根果樹3500棵,種植面積達到350畝,前期帶動周邊10余戶村民增收1000余元。
下一步,該鎮將健全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找準發展路徑,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產業基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蓄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