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柳從民 邱湫
在平利縣城關鎮陳家壩的數字經濟產業園里,清瘦高挑的王秀梅像陀螺一般,一整天都忙個不停,作為平利縣富硒堂茶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她要操心的事兒實在太多,指導電商直播、觀測平臺數據、把關產品質量……干練潑辣的“鐵娘子”形象深入人心。
1989年出生的王秀梅,自小便是父母心中有想法又獨立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她進過政府部門,當過幼教老師,辦過培訓學校,心中一直想著自己干一番事業,但追夢路上卻總感覺沒有找對合適的方向。
2016年,經過詳細考察,她得知自己的家鄉長安鎮柳壩村小仙河是絞股藍的優質適生地,帶著父老鄉親一起發家致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猛然從心底升騰出來。她決心要將自己的夢想和老鄉們的致富夢緊緊相連,既實現自己的價值和追求,也能讓鄉親們的口袋鼓起來、信心足起來、心里暖起來。
說干就干的王秀梅,立馬進入了大刀闊斧的“戰斗”狀態,但剛準備流轉土地時,她就遇上了困難。有的鄉親心里犯嘀咕:“這小女娃子,能吃這苦么?做事靠譜么?地給她放心么?”知道鄉親們心里存在的質疑后,她不厭其煩地上門“磨嘴皮子”,給大家細細算收入、作對比,一次不行跑兩次,兩次不行跑三次四次,最終靠著誠意打消了鄉親們的顧慮。
對王秀梅來說,土地雖流轉過來了,卻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流轉過來的土地不少是荒地,草比人高,鋤草的人看了都直搖頭,想打‘退堂鼓’。”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王秀梅沒有氣餒,她帶頭鉆進草叢里開荒,硬是咬牙挺過來,讓荒地有了生機。
自此以后,風吹日曬雨淋成為她的生活常態,逛街購物成了奢侈的事,與土地打交道一段時間后,她人曬黑了、手粗糙了,上山下地、雙腳沾泥。但對于一心想要干事創業的王秀梅來說,這點苦都不算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她的絞股藍產業基地達到639畝,帶動合作社成員種植絞股藍千余畝,20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加工廠也拔地而起。
產業上規模后,王秀梅就想著怎么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賦予農產業抗風險的能力。在她看來,以前發展農業都是靠天吃飯,這樣風險太大,而自己要做的,就是通過數據化管理、科技化投入,把風險不斷拉低。比如絞股藍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怎樣生產、怎樣品控等等,都可以通過智能化進行操控和管理。為此,王秀梅經常外出學習,把最先進的理念、最新的技術帶回來,然后深入基地,手把手把技術教給村民。在這個過程中,她取得了高級職業農民證書,先后榮獲陜西省“優秀茶人”、安康市“勞動模范”“助力脫貧攻堅優秀企業家”“巾幗建功標兵”、平利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當選為安康市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平利縣黨代表、人大代表,她的公司也先后獲得多項技術專利,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被認定為陜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從事農業產業,王秀梅始終把“新”放在第一位,她給員工開會的時候總是說:“要用好新思維、看準新業態、發展新農業、走進新時代。” 創業第二年年初,面對線下門店資金回款慢的問題,她果斷把銷售渠道放在互聯網上,并組建專業團隊,從種到銷一體化管理。目前,她的線上銷售平臺和直播平臺各有20多個,公司的絞股藍茶、絞股藍餅干、絞股藍月餅成為熱銷產品。
2019年她獲得拼多多助農項目支持,帶領51戶種植絞股藍的貧困戶組建尋夢農園絞股藍合作社,打造多多農園項目。2020年初,面對突然來襲的疫情,王秀梅化“危”為“機”,從事直播帶貨新路。短短一年時間內,她就交出了一份驕人的成績單:同年4月23日,她參與央視“為陜西拼了”直播帶貨,實現單場平利絞股藍銷量1.7萬單、銷售額57萬元的收益;9月7日,“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央視新聞直播間,她與央視主播一起直播帶貨,單場總交易額1070萬元;9月22日,她作為全國14個“新農人”代表在北京參加“豐收中國”晚會……
紅火的背后是艱辛的付出,忙的時候,王秀梅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僅有4個小時,最多一天直播8個小時,她說:“你不逼著自己進步,遲早有一天會被別人甩在身后幾條街。”有人說王秀梅是“網紅”,但她卻說:“‘網紅’是大家給我的褒獎,但我更愿意以‘新農人’的身份出現,因為這個身份是對我們新時代年輕人參與農業產業的肯定,也點燃了我們投入農業生產的情懷。我想樹立起‘網紅’的新形象,不是僅僅會直播帶貨,而是有自己的產業,并參與產業的全過程。”
產業園郁郁蔥蔥,電商業紅紅火火,鄉里鄉親情意濃濃。“以前常常想去大城市生活,最后才發現,其實最愛的還是這片土地。”出生于農家的王秀梅總是想為父老鄉親們多做點什么。在產業園區忙的時候,誰家老人有個頭疼腦熱,她會幫忙買藥;誰家孩子上學困難,她也會塞上幾百;誰家有喜事兒,她會湊個份子。102戶379名群眾通過園區務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受益,間接受益的群眾更是為數不少。提起王秀梅,鄉親們的言語間是道不盡的感激與夸贊。
除此之外,王秀梅還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幫助鄉親們銷售農副產品。2021年,平利縣正陽鎮的洋火姜大量上市,但因不能及時出售,村民們望“姜”興嘆,急的直掉眼淚,她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幫助鄉親們進行直播帶貨,短短三天時間就將洋火姜銷售一空。當地村民說:“多虧了王秀梅,不然我們的洋火姜就要爛在地里面了。”王秀梅還參與平利縣女子創業協會、大學生青年創業協會,除抱團發展外,更多的是和伙伴們一起熱心公益事業。
當下可為,前景可待。談及未來,王秀梅說:“她將用勤奮和堅韌讓自己的綠色產業夢進一步生長拔節,在實現自己夢想和價值的同時,讓父老鄉親們更有賺頭、更有想頭、更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