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本利
沿著平利縣長安鎮洪福茶山東側上、西側下,全長5.6公里的茶山公路兩側全線栽種了梅花、紫葉李、海棠、紅楓、紫薇等喬木,樹下種植石楠、麥冬進行立體綠化美化。
春天山花浪漫、夏天垂柳如煙、秋天丹桂飄香、冬天白雪紛飛,洪福茶山公路如彩練般在翠綠的茶山中蜿蜒盤旋,四季不同景色吸引著八方游客接踵而來,成為平利鄉村振興的一道靚麗風景。
2006年,由于效益不好,高峰村山坡上幾百畝集體茶園長期沒人管理,雜樹雜草叢生。為盤活集體經濟,鎮村聯系了很多企業前來洽談茶山承包經營事宜,但由于不通路、茶園維護經營成本太高,在減免5年承包費的情況下仍沒人愿意接手;貞浧甬敃r茶山的情景,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李昌泰一臉無奈。
“那兩年,鎮村領導前后找了我十幾次反復做思想工作,讓我把茶山承包下來。由于不通路,我一直沒敢答應,直到最后得到‘只要我把路基挖出來了,鎮村就一定負責給硬化’的承諾,我才勉強答應下來。當年冬天,我挖通了毛路,第二年鎮村就協調交通局完成了水泥硬化。”女媧銀峰生態觀光園園主洪善存對當初承包茶山的事,至今心有余悸。
路通了,肥料直接運到地頭,降低了人工成本,減少了企業支出,公司漸漸有了收入。采茶工人來回騎車,大大縮短了來去路上的時間,增加了工資收入,企業、群眾雙雙受益,茶山產業也逐步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累計發展高效生態茶園3000余畝,成為全縣有名的茶葉龍頭企業。
2016年,在茶山被評定為市級產業示范園區后,縣交通局又及時落實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政策,對園區道路進行加寬改造,鋪上了瀝青路,完善了排水、標志標線和安防等輔助設施,林業部門又對公路進行了全面立體綠化。
隨著交通環境的不斷改善,女媧銀峰生態觀光園的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壯大,在茶葉種植的基礎上,增加了茶葉深加工、花卉苗木繁育、餐飲、兒童樂園等項目,常年用工40余人,加上茶園管護、采茶季節性用工,每年支付人員工資近400萬元,給周邊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增加了群眾收入。
“近年來,我一直在茶山務工,一年能掙3萬多塊錢,既有穩定的收入又照顧了家里,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正在給茶樹施肥的高峰村2組村民鄭自文說。
交通環境的改善,方便了人們前來觀光賞花、休閑散步、體驗采茶樂趣,使洪福茶山成為平利周邊遠近聞名的“打卡地”。每年春季,長安洪福茶山海棠、紫葉李爭相斗艷,高峰時期每天接待游客超過5000人,每年累計接待游客數十萬人。游客走時買上幾斤茶葉、幾盆花卉盆景,帶動了消費,促進了第三產業發展。
作為“產業因路興旺、群眾因路富裕”的典型代表,洪福茶山公路正是平利縣興產業、促發展、助增收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該縣圍繞“五個10萬”產業發展目標,修建女媧銀峰、馬盤山、秦巴茶業等農業園區產業路120余公里,助推產業加快發展,全縣茶飲業突破發展,基地面積達25萬畝,茶產業從業人員近10萬人;聚焦全域旅游建公路,圍繞“三線八景”旅游發展規劃,建成天書峽、蔣家坪秦巴古茶村等旅游路100余公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美麗鄉村游提速升溫,“三線八景兩日游”成為熱點,來平游客大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