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煥然
在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100畝的稻田魚生態種植養殖基地,負責人余治東正帶著村民們收割稻穗、捕撈稻田魚。在稻田的另一旁,縣農業農村局的負責人也正在對稻田養魚進行測產驗收。十幾名干部群眾加入抓魚隊伍,一條條活蹦亂跳的稻田魚裝滿魚桶。
“今年我們對原來的稻田進行了改造,不但修了深溝渠,還建了深魚凼,投放了5000條魚苗。現在撈出來,每畝大概有75斤左右,每斤20元,每畝就有1500元。水稻的平均畝產量在700斤左右。”余治東眼睛笑成了月牙,他說,這里的稻田養魚沒有使用任何農藥化肥和飼料,魚都是靠吃雜草、昆蟲等長大,魚糞又可以被水稻吸收,這樣原生態的稻谷和魚深受消費者喜愛,銷售不成問題。
“蔣家坪村的稻田養魚在市、縣、鎮農業農機部門的大力扶持、指導下,按照稻田養魚的技術要求和標準進行耕地、插秧、收割、養魚,引種了3種不同的優質谷種,修建26處魚凼,有效克服了天氣連續干旱和病蟲害等不利因素,實現‘一田雙收、漁糧共贏’。”老縣鎮農綜站站長周興玉說。
據了解,今年為進一步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實現糧食生產提質增效,老縣鎮積極探索綠色生態的“稻魚共生”種養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也讓農田實現了增產增值,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下一步將在全鎮繼續發展新的稻田養魚基地,加大種養技術培訓力度,帶動更多的群眾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