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洋
今年以來,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樂業安居、幸福錦屏”為目標,突出“一強四好”,大力實施“五個一”建設思路,傾力打造搬遷群眾的幸福家園。
建強一個黨群服務主陣地——
“我承諾做好環境衛生清掃、鄰里矛盾調解等工作。”在錦屏社區黨員辦實事承諾大會上,黨員賈孝金說。
錦屏社區黨支部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黨群活動中心”為依托,注重從“實”處著力、用創新求“活”、在“嚴”上規范,注重把“三會一課”與黨員議事結合起來,讓黨員參與民主決策,共同商議社區工作,有效調動了全村黨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同時,社區持續拓展學習陣地,利用“小課堂講”“上門講”“微信講”等方式,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學習教育,精心謀劃開展了“關愛老人送健康”“捐書筑夢”“未愛啟航”等主題黨日活動,持續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做好一條產業就業增收鏈——
錦屏社區以社區工廠為依托,在保障原有4家社區工廠基礎上,今年新引進智能水表廠1家,持續壯大社區工廠數量和規模,先后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有效擴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在這里上下班都很規律,一個月能掙個3000來塊錢,比在外面打工穩定多了。”云錦超市員工葉娟高興地說。云錦超市負責人王道平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作用,持續擴大超市規模,先后吸納了50余人實現了就近就業。“我準備再開一家超市,把養牛廠建起來,這樣能解決帶動更多人就近就業創業了。”王道平說。
在錦屏社區,像王道平一樣的黨員致富帶頭人不在少數。錦屏社區大力實施“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通過探索支部結對聯建、盤活閑置資源、解決就業問題等辦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和黨員致富領頭人,促進群眾穩定增收致富。
建好一批配套基礎設施——
“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確實好,給我們老年人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地方,平時在這里下下棋、寫寫書法、聊聊天,心情舒暢著呢。”家住錦屏社區的張大爺高興地說。
在做好日常基礎設施維護和“十小工程”鞏固提升的基礎上,錦屏社區以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為目標,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馬家溝片區路燈安裝和道路整修工程,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努力營造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環境。
“社區和從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服務設施到位,環境衛生各方面都相當好,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滿滿的幸福感。”家住社區的陳大媽說。
用好一套服務保障機制——
“感謝社區干部上門給我送來了輪椅,我現在出去干啥也方便多了。”社區居民吳豐寶止不住地感激。
錦屏社區以保障群眾基本權益為出發點,實施“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受眾評單”的“四單”制,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建立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點,大力開展“為民辦實事”微服務活動,積極開展便民代辦、志愿服務、認領“微心愿”。
同時以樓長制、網格化為紐帶,把居民組織起來,引導居民投身志愿者隊伍,形成“多方聯動、共商共進”的共助支持網絡,努力打造一張覆蓋社區、功能齊全的社區服務網絡,讓居民不出社區便可享受“身有所樂、體有所健、難有所幫、貧有所濟”的優質服務。
建好一張社會綜合治理網——
陳敬新是錦屏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同時也是一名網格長。每天清晨,他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宣傳政策、整治環境、檢查隱患、調處糾紛,一絲不茍地為居民辦實事。
像陳敬新一樣的網格長及網格員,在錦屏社區還有17位。他們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面對一個個“天大的小事”,他們總是兢兢業業,及時協調解決,把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變得更加暢通。
“黨委領導大旗舉,鄉村振興面貌變。美好藍圖已描繪,老縣迎來艷陽天……”在錦屏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文化專干王明亮正組織社區群眾排練自編自導的快板《說唱老縣》。
錦屏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常態化開展“傳幫興樹曬”志愿服務活動,“全民志愿”正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滋養著每一個社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