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力 周偉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利縣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治本之策,堅持茶飲產業率先突破不動搖,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貧困群眾穩定實現了“人均一畝園、戶均一萬元”的目標。
該縣系統謀劃產業扶貧,在產業選擇上,以茶產業為重點,以生態豬、絞股藍、富硒糧油、中藥材為補充,實現了產業發展質的飛躍。在推進落實上,大力實施“一村一業一企(園、社)”,構建了橫向聯合興產業、縱向對接貧困戶的精準扶貧體系。
該縣以土地流轉為抓手,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轉包、出租等方式將土地流轉給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推進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持續做大產業基地,著力建好現代農業園區。截至目前,全縣建設鎮黨政主要領導 200 畝標準化茶園示范點 60 個以上,建成現代農業園區 152 個。各級園區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和產品回購等形式帶動 5956 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同時,該縣每年安排縣本級財政資金 3000 萬元,優先扶持以茶葉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產業。累計為貧困戶發放“5321”產業扶貧貼息貸款 3.4 億元。加大幫扶力度,打造扶貧企業航母。目前,以茶葉為重點成功創建創國家級龍頭企業 1 家,省市級龍頭企業 45 家,與 2372 戶貧困戶一對一簽訂 5 年以上幫扶協議。
在推進產業精準扶貧工作中,該縣突出“四個強化”,即強化責任落實、強化利益聯結、強化考核評比、強化政策激勵,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數量和效果作為衡量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標尺,以增收目標完成率、幫扶對象精準率、技術培訓合格率和群眾滿意度“三率一度”為主要考核內容,把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告,接受社會監督,讓扶貧做得好的企業政治上得榮譽、社會上樹美譽、發展上有機遇。
此外,該縣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總體要求,在 2019 年底已完成 137 個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對 79 個貧困村注入財政配股資金 6405 萬元,選配承接主體173家,對12421戶貧困戶,按照每戶 5000元標準量化折股,實現帶動貧困村、貧困戶每年分紅增收 448.35 萬元。今年,為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注資 2688 萬元,不斷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管理制度和規范運營,促進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
該縣堅持“既要治標、更要治本”的系統思維,針對產業扶貧關鍵癥結,建立了一系列務實管用、著眼長遠的有效機制,目前,全縣 12053 戶產業脫貧戶已全部落實了產業扶貧措施,縣內 222 家市場主體通過勞務用工帶動 3101 人、83 家新社區工廠為貧困戶穩定提供用工崗位6000 余個,貧困農民工轉移就業21452人,為今年穩定增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