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明林
在泗王廟村貧困戶張本和的家庭式養豬場內,一頭頭大肥豬正在歡快地進食,在豬圈不遠處,張本和一邊揚起鋤頭整理土地,一邊高興地給前來協助辦理小額貼息貸款的幫扶干部聊著新一年的發展規劃。
張本和是平利縣三陽鎮泗王廟村六組的已脫貧戶,早在2016年,家中土地還處于荒蕪狀態,老兩口主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經濟收入來源少,除了子女在外務工外,產業幾乎沒有。為了能有效解決產業增收問題,鎮領導、農技骨干、村干部等紛紛入戶為其出謀劃策,講解技術要領,激勵鼓勵提振發展信心。
“你只要愿意發展、愿意干,凡是符合條件的政策,你一條都不會少,有什么困難我們也會盡力幫你協調解決的。”在入戶走訪時,幫扶干部這樣勸說他。隨后,他從起初的種一兩畝絞股藍、養三五頭豬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生豬規模擴大到了50頭,還種有6畝魔芋,2畝富硒水稻,今年還計劃再養100只雞。在這期間,他自己建起了小型養豬場,做了化糞池,將糞便抽到田地種莊稼,發展產業,還主動為周邊有需要農戶提供籽種、豬仔等幫助,指導生產管理。2019年,“5321”貼息貸款到期時,他沒有開口向子女要過一分錢,更是不等銀行催,就早早的將貸款全部清還。
“去年市場好,生豬價錢高,我還貸款只賣了十幾頭豬,年底又把住機會小賺了一筆,前陣子鎮村領導和銀行都來了,又給我批了點貸款,我準備趁著還有力氣的時候再把產業整大點,給后人減輕點負擔,也讓我們老了手頭寬裕點。”在疫情過后,幫扶干部入戶摸排產業就業時張本和滿懷信心地說道。
成事不在年高,置業不分大小。對于年近六十的張本和來說,在和妻子照顧老小的同時,攜手干出的這份“事業”在當地廣為人知。在脫貧攻堅中,事事都爭當表率,走在前,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了,老兩口的產業也在越做越大,生活更加有了盼頭,正逐步從脫貧走向致富。